動態釣如何避免釣鰱魚而釣鯽魚的技巧 中國釣魚人網 動態釣法一般是指鉤餌在魚的活動區域緩慢自然下落或人為拉線使餌產生動感,以促使魚兒捕食的一種釣法。一般用於魚活動能力弱、食欲不振的場合,與普通懸墜釣法相比,可在魚訊不佳的情況下提高魚的咬鉤頻率,從而提高釣獲量。然而筆者在近日的一次休閑野釣時,運用動態釣法的初衷卻是被特殊魚情所迫而采取的應變措施。

    釣場是河塗大水庫粗養塘,魚情是鯽魚、鰱、鯉混雜,小雜魚少,鯽魚白個體以100~200克居多,鰱鱅約1千克,鯉魚大多在3~5千克。第一次準備主釣的是大鯉和鯽魚,結果六個同事上午在東岸背風處,咬鉤的全是鰱鱅。下午筆者移至北岸有橫風處,在風浪中底釣,咬鉤的還是鰱鱅。

    筆者在鯉魚不咬鉤的情況下,本想釣鯽魚白,所以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如用大比重餌底釣,減少霧化,選風浪裏垂釣(餌易被水流沖走,避免鰱鱅聚窩)等等,但結果鯽魚白未釣上一尾,上鉤的是清一色的鰱鱅。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

    面對如此魚情有什麽辦法來避鰱鱅專攻鯽魚呢?分析魚情可知這麽幾點:1.那天的天氣也許不太適合鯉魚咬鉤,否則十余人不會全天都未釣到。2.鰱鱅貪吃粉餌的原因是魚場不投飼料,所以常常近岸來吃釣魚人投的餌。3.鯽魚喜歡霧化松散的商品餌,但鰱鱅更鐘情於它,一旦聚窩,鯽魚難以在窩子內停留。霧化越好,鰱鱅聚得越多,鯽魚越難釣到。4.靜水中餌集中不易散失,所以鰱鱅咬鉤更多。相比較風浪中水流帶走霧化餌,鰱鱅咬鉤就少些,但同樣對鯽魚白的吸引力也減小了。

    按以上分析,筆者第二次去釣時,放棄鯉魚,主釣鯽魚,采用動態釣法,主要措施有這麽幾條:1.拉高鉛墜位置,使鉛墜以下的主線和子線長度加起來達到35厘米以上,以延緩釣組下落速度,吸引鯽魚離底咬鉤。2.釣有風有流的一邊,不釣順風靜水,利用水流帶動鉤餌緩緩移動。3.風浪中釣走漂,僅使下餌觸底、上餌懸起。不采用長子線咬小鉛的下鉤拖底、上鉤懸起的對付風浪走水的釣法。風浪中魚漂移出預定區域,就提竿換餌。4.采用大比重、溶散性、霧化性慢的重型餌,盡量避免鰱鱅聚窩。

    按照上述預定方案施釣,雖然免不了鰱鱅仍要咬鉤(獲9尾),但鯽魚的釣獲量明顯提高(5小時獲20余尾),證明在鰱鱅密度較大時采用動態釣法主釣鯽魚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風浪中釣動態,魚漂的調整和正確認識魚訊是關鍵。調漂調得高,使魚漂有足夠的浮力拉起二顆搓餌,釣時不管釣目的多少,提竿以釣目短時間內的變化來判斷魚訊。魚漂隨水流移動的過程中,大致有以下幾種表現:1.鉤餌就位後,魚漂隨波浪上下起伏,慢慢移出餌區,沒有明顯的下屯、下挫。如果水底不平,下鉤的觸底能使魚漂慢慢上浮或下落。經一定時間和移動距離後,釣者主動提竿換餌。2.魚漂小幅度的下屯、下挫,大都是鰱鱅入口信號,幅度稍大的下扌屯則是鯽和魚白魚。魚白魚下扌屯不僅具有突發性且幅度最大,提竿多數中魚。3.魚漂幅度較大的下挫十有八九是鰱鱅魚體撞子線,提竿約有50%的機會鉤掛魚身,但釣鯽的小鉤難以擒住它。4.風浪中動態釣法擡漂魚訊較少,大幅擡漂同樣是鰱鱅魚撞上鉛墜,提竿全是空的。5.雖然放長了子線,延緩了餌的下落速度,但風浪中使用中號以上魚漂,鉛墜的下落還是較快。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