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談談所謂的 白餌 (上) 什麼是白餌? 何謂白餌?蓋因餌色白而得之。翻遍了相關書籍,也搜遍了網站,也沒有找出一個明確的定義,所以我姑且將顏色白或近乎白色的餌料稱為白餌。休閑釣的朋友們用得較少,除了釣鰱鱅外,幾乎不用。而競技釣的朋友們,絕大多數都能知道。


  最簡單的白餌,就是把常用的雪花粉按照一定的餌水比拌和而成,就是一團白餌。雪花粉又稱馬鈴薯雪花全粉,是製作釣餌的一種主要原料,其具有非常好的膨散性和霧化性,用水拌和後,餌料細膩,所以又具有非常良好的誘食性和適口性。所以雪花粉又是白餌中幾乎不可缺少的成份,可以說國內外大部分的白餌,都與雪花粉脫不了幹系。因此又可以概括性地講,雪花粉代表了大部分白餌的一些特點與特征。


  首先,雪花粉在休閑野釣時,很少有人用到,即使在多種餌料的組合配方中,一般釣友用得也是較少的。這與雪花粉本身顆粒細膩,具有並不濃的糧食本味有關系。很多人在野釣時,喜歡用濃香、濃腥之類的較粗餌料,因為這樣的餌料招魚快、留魚久。僅僅在釣鰱鱅時,人們才舍得用一些雪花粉,因為雪花粉霧化快,再加入一些各種香精增加味道,便能大量釣獲鰱鱅等上層魚類。反觀競技比賽中白餌的使用就要普遍得多,這是因為競技比賽對餌料的狀態、味型要求更高的結果。霧化就不必說了,從味型上來看,既可以利用雪花粉的清淡馬鈴薯味,也可以添加蛋奶、草莓香精等增加其誘食性。就如同雪花粉是一張白紙,要畫什麼顏色,由畫家來決定。釣魚人就好比是畫家,可以畫山畫水畫花鳥…… 但競技場上的選手不一定都具備“畫家”的功夫,因此餌料廠家在雪花粉的基礎上,再加以調整,形成了各式各樣的白餌,可搓的,可拉的;草莓味的,奶味的;清淡的,濃香的;發酵的,膨脹的……競技場上最有名的,用得最多的就是丸九白餌:黃鯽、四季、薯鯽、α21、粉鯽……喜歡競技釣的朋友必能如數家珍。


  那麼在競技比賽中廣泛使用白餌,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呢?


  1、解決怕重味的問題。大家知道,競技比賽的魚大多都是回鍋魚,也就是釣上來後再放入池中的魚,一般初次被釣的魚再放入後是不會馬上開口再吃餌的。即使再吃餌,也會變得小心謹慎,不會再吃讓它上過當的餌。特別是反復釣放過的魚,口較猾,不肯輕易就食,而且害怕重味刺激,這時候清淡的白餌,就是要解決魚吃口猶豫的問題,使之大膽吞食,再次上當。


  2、解決擋嘴、吃口輕問題。餌料中最為細膩的,非雪花粉莫屬,而且軟、輕。一般在競技比賽中被釣過的魚或天冷以後,魚的開口很輕很小,如果用顆粒比較粗或含拉絲粉成份多的餌料去釣,往往釣者只見到浮標的信號卻空槍連連。所以這時候使用白餌,就是上上之選,軟輕的白餌,魚只需要輕輕一吸,便可被吸入嘴中,浮標在正確調釣的前提下可以出現很清晰的入口信號。


  3、解決猾口魚快速吞吐不易中鉤問題。凡參加過競技比賽的朋友都知道,猾口魚是最難釣的,吃餌料時反復試探,快速吞吐,出現很多雜亂的信號,卻空竿率很高。這時候如果適時使用白餌,並配合合適的釣組與鉤來釣。當魚吸食白餌時,餌與鉤都可以輕易進嘴,進嘴後猾口魚的常規動作就是要吐,但輕且易散的細膩白餌容易吐出來,剩下鋒利的裸鉤卻不容易吐出來,總要掛住魚嘴的哪個地方,因此中鉤率可以大大提高。
 

  4、解決魚躁動不安的問題。在競技比賽中,如何快速誘魚,是影響釣獲的關鍵點。但是招魚過多後,會產生魚躁窩子的現象,這時候魚受餌的味覺等感官刺激後非常興奮,來回躥,不好好吃食,窩點中魚星魚泡一片片上翻,浮標上表現出大黑標、大送標等誇張動作,可就是不容易中魚。這時候使用較為淡味的白餌,可以有效控製魚的情緒,使之安靜下來,浮標很少出現魚蹭線時造成的大而假的誇張動作。


  可能還有需要白餌解決的問題,限於本人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列出,望高手補充之。 知道什麼藥對癥,但是下藥的時機、配比如何掌握,那就是經驗說了算。如果面對千變萬化的魚情運用公式化的語言說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白餌,幾天幾夜也講不完,而且好象是霧裏看花。有些魚情只有是經歷過了,才會懂得原來是如此如此。沒有經歷過的魚情,講得再明白,聽者也會是一頭霧水,反而會害人。(未完待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