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魚餌17之葷餌的搭配和適用   曲蟮,又稱地龍,屬軟體動物。我國共有不同種類的蚯蚓500余種,由數厘米至十數厘米,有紅色、褐色、綠色等,由於蚯蚓含蛋白質高,是各種魚類最可口的食物,享有“萬能釣餌”之稱。


  蚯蚓釣魚,通常用幾厘米至十幾厘米的紅蚯蚓。如果釣鯰魚、甲魚、鱖魚,用青褐色的粗大蚯蚓效果理想,但大多數的魚類喜食太平二號蚯蚓。這種大小適中顏色醒目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紅蚯蚓。是上世紀60年代一位叫太平的日本釣魚愛好者,經雜交培養出來新的蚯蚓品種。80年代初,我國引進了這種蚯蚓,目前,我國各地均有養殖,為傳統釣愛好者釣鯽魚的首選釣餌。使用蚯蚓作餌,頗有講究。掛鉤的方式多種,釣時應根據不同的魚類,不同的釣法,選擇使用不同穿鉤方法。


  蝦、甲殼動物,身上有透明的軟殼,腹部由多數體節構成,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無論是淡水蝦還是海水蝦,都是魚吃鉤率較高的釣餌。淡水蝦常見的有白蝦、米蝦和青蝦。白蝦殼薄、肉嫩、體透明,死後為白色,我國長江流域均有分布。使用時,可將蝦直接掛在鉤上,可釣取鲌魚、青魚、鯰魚、黃顙、鯽魚,是一種用途較廣的釣餌。


  白蟲:又稱蛆蟲,是蒼蠅的幼蟲,色白,蛋白質豐富,是釣取鯽魚、黃顙、鯉魚的佳餌。但唯一的不足是,使用不衛生。因此,有很多道行較高老釣翁,他們自己動手培養較為潔凈的蛆蟲。在天氣炎熱時,用腐爛的魚肉,誘使蒼蠅產卵兩三日後,就可獲得較為潔凈的白蟲。然後將白蟲取出,放入塑料小瓶中,同時在小瓶中放入打濕的面巾紙,使蛆蟲養得更白。亦可將蛆蟲放入有豆渣的小罐中餵養。


  蛆蟲作餌好釣魚,但必須會選擇蛆蟲和使用蛆蟲。筆者有個朋友,剛剛上道釣癮較大,有一次,他邀筆者去郊外釣魚。第一天晚上,他把準備好的蛆蟲放入小罐中,做好了準備,誰知到了釣場才發現,他帶來的白蟲都已變成了蛹。原因是他挑得全是快蟲(爬行動作較快的一種蛆)以致發生的上述了事情。以後,他才知道蛆蟲應挑肥大,行動遲緩的慢蟲(慢蟲離羽化成蟲的時間較長)。此外,蛆蟲的掛鉤也挺有講究。蛆蟲的尾部有三個黑點,釣鉤的鉤尖應對準最大的黑點(肛門)穿過,鉤尖一直捋到蛆蟲頂部,只有這樣的掛鉤方法,蛆蟲的皮才不會被鉤刺穿,也不會破癟,並且耐用。


  朱蝦:體小,殼較厚,色青透明,生命力強,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使用此蝦作餌可釣取小型肉食性魚類和雜食魚類。


  毛蝦:也稱梅蝦,有稱沙蝦、小白蝦,我國沿海均有出產,體長1.5 ~5厘米,身體側扁,皮殼薄。遊泳能力弱,繁殖能力強,以矽藻和浮遊動物為食,是海灘釣和浮遊磯釣的佳餌之一。可釣取石斑魚、黃姑魚、鰈魚、鮃魚和鯛類魚。中國釣魚人網


  淡水魚蟲餌


  1,  菜蟲:蝴蝶與飛蛾的幼蟲,青綠色,背部密,生細毛和斑點,主要依附在包菜、青菜、空心菜、蘿蔔上啃食植物的葉片,是秋季垂釣草魚、魴魚、鯵條、鯽魚的釣餌之一。


  2,  蠐螬:金龜子的幼蟲,乳白色,體彎曲為馬蹄形,背上多皺紋,居於土中,蠐螬肥大,皮肉厚,是釣大魚的佳餌,使用蠐螬多為釣取大型魚類,用於浮釣,可釣取大鳡魚,草魚,鲌魚,鱭魚,用於底釣,可釣鯉魚,青魚和鯰魚。


  3,  土蠶:又稱地老虎,體色灰暗伴有條狀花紋和黑色斑點,喜歡群集於植物葉片的反面,以啃食葉片產生,此蟲長度為17~40毫米,體壯肥嫩是釣取草魚、魴魚、鯉魚的佳餌。


  4,  螟蛾:泛指螟蟲和飛蛾,品種較多,多數是為害農林作物的害蟲,是夏秋的上佳釣餌。主要釣取鮊魚、鯝魚、鯿魚、鯵條等魚類。


  5,  蝗蟲:有翅昆蟲的一種,主要有飛蝗、土蝗兩大類。飛蝗多喜群居,體色主綠、灰褐兩色為雜食性害蟲。土蝗的種類較多,常見的有棉蝗、竹蝗、尖翅蝗、馬頭蝗,體形大小不一,皆為魚類喜好的食物。為秋季最佳釣餌,可以釣取淡水中各種魚類。特別是草魚和魴魚,最喜食之。


  6,  蟋蟀也是蛐蛐:有翅類昆蟲,是一種釣取大型魚類的釣餌之一,特別是還未長出翅膀的幼蟲,體形與鉤匹配大小適中,掛鉤時,只需將鉤尖自後足穿過,即可施釣,方便衛生,同時它又是浮鉤釣取大鮊魚的最佳釣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