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釣餌中使用添加劑到底好不好,該不該用,或者有沒有效果?這樣的爭論有很多,持肯定、否定、懷疑態度的都有。
之所以有爭論,原因之一是魚餌的功效作用對象是魚,而不是人,效果如何,在使用之前人們很難對其進行識別和判斷;原因之二是很多人對添加劑的定義和概念有認識上的模糊和誤區。
作為一個從事食品添加劑專業的釣魚愛好者,就魚餌添加劑這一話題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什麼是添加劑?
工業技術包含兩大要素,一是工藝,二是材料。無論是製造還是加工的產品,都依靠工藝和材料來完成。產品離不開主要原料和輔助材料。凡是協助產品實現質量目標的輔助材料,都可以稱為添加劑。
添加劑的作用在於:在生產過程調整或改變,增加或減少產品的內容和形態。例如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在食品衛生法中規定,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或根據加工工藝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我們生活中很難找到像烤紅薯那樣,只有加工工藝,而不需要輔助材料的產品了,就連我們煮飯用的水,在理論上也屬於輔助材料,也屬於添加劑的範疇。自從人類發現鹽加入食品中的口味作用後,就沒有停止過對新材料的開發和利用。醫藥、食品、冶金、化工、紡織、印染需要添加劑,就連我們廚房烹調也離不開添加劑。可以說,沒有添加劑,就沒有工業技術的發展進步;沒有添加劑,就沒有現代社會的物質文明。
二、為“小藥”正名
在釣餌中添加的輔助材料,很多釣友習慣把它稱為“小藥”。
由於很多人對輔助材料或添加劑的本質認識不清,被稱為“小藥”後,概念就容易模糊。在一些人的觀念中,“小藥”似乎是釣餌之外的東西,似乎可有可無。
實際上,我們使用的只要是混合釣餌,都需要解決氣味和狀態的問題,基本上都離不開輔助材料。大多數商品餌在生產過程中就已經加入了各種不同的添加劑,增加氣味的如香精香料;調整狀態的如雪花粉、拉絲粉等等。
在垂釣實踐中,凡是沒有輔助材料的混合釣餌,基本只能屬於半成品。凡加入釣餌的輔助材料,科學合理的叫法,應該稱為“添加劑”。
“小藥”是釣魚人給添加劑取的綽號、小名。習慣了“小藥”的叫法,倒也無所謂,但最好要明白“小藥”與添加劑的關系,搞清它們的功能和作用、定義和概念。
三、替添加劑伸冤
很多人對添加劑的定義和概念有認識上的模糊和誤解,加上濫用添加劑惹禍太多,信用缺失、社會環境都影響和誤導了人們的思維。
一種誤區是把添加劑與有毒有害聯系了起來。
被人類利用的添加劑成千上萬,有礦物的、植物的、動物的,有單體的,有合成的。每種添加劑性質不同,功能作用不一樣。有的對人和生物有益,有的對人和生物有害。
世界各國對添加劑的使用範圍和用量都製定了嚴格的規定和標準,醫藥、食品、飼料、種植和其他工業,都有嚴格的規定。每種添加劑和每種工具一樣,都有各自的用途。
菜刀可以用來切菜,三聚氰胺作為阻燃劑可以用來生產防火材料。
用菜刀殺了人,有罪的不是菜刀,而是持刀殺人者;三聚氰胺毒害了嬰兒,有罪的不是三聚氰胺,而是把它加入到牛奶中的生產經營者。
還有一種誤區是釣餌還是天然材料好,用了添加劑不環保。
水產養殖與畜牧養殖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飼料投放在水中,養殖對象喜不喜歡吃、有沒有吃幹凈,很難把握。如果不能把飼料吃幹凈,不但造成浪費,而且還造成水質汙染。剩餌將會被水體中的微生物分解,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發酵。這一過程不但消耗氧氣,還生成一些如氮氨、甲烷、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和氣體,對水體生物造成危害。
我們經常看到的水質不好的養殖魚池,造成汙染的原因之一就是長期的剩餌。
早些年,養魚多是以單純的麥麩、糠、豆餅之類做飼料,這應該是夠綠色、夠天然的了,但大多不出一年,水質就變壞了。
魚飼料要讓魚喜歡吃,要讓魚吃幹凈,是水產養殖專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世界各國的水產生物科研機構對魚餌誘食劑、促食劑有大量的研究和開發,無數實驗證明,加入誘食劑的食物更受魚的歡迎。我們現在看到的顆粒魚餌料,不但加入了營養強化劑,還加入了誘食劑。目的是讓魚喜歡吃,吃幹凈。
減少水體剩、殘餌,添加劑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餌料中科學、合理地使用添加劑,不但降低成本、更低碳;而且減少汙染,更環保。
四、釣餌添加劑的作用
魚類利用嗅覺、視覺、味覺三大感覺器官來發現食物、分辨食物、攝入食物,以完成索餌過程。
釣魚人通過釣竿、釣線、魚鉤的連接,將釣餌置入水中,當魚吞食釣餌時,魚鉤隨魚餌入口,發現吞餌信號後,通過揚竿,魚鉤刺破魚唇,提魚上岸,完成釣魚目的。
在整個釣魚過程中,魚吞食魚餌是實現釣魚的決定性因素。魚咬不咬鉤,決定了能不能釣到魚。
釣魚本質上是一種誘騙行為,但無法像人欺騙人那樣進行思想交流,釣魚只能用魚餌的色、香、味和狀態來投魚所好,讓魚自覺自願地吞食魚餌,達到誘魚上鉤的目的。
和傳統釣法不同,臺灣釣法基本用的是混合釣餌。混合釣餌的特點和優勢是能混合各種不同的材料,可以靈活多變,能夠更好地施展“投魚所好”、“誘魚上鉤”的方法和技術。
魚和人一樣,種類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對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偏好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條魚,在不同季節和不同水溫,也有不同的偏好。
一款鯉魚喜歡的餌,草魚不一定喜歡;一款在這個釣點對路的餌,在那個釣點不一定對路。
一種餌料的配方好與不好,在於適不適合此時此地的魚情水情。
任何一種商品餌或餌料配方,都只能確定一種味型,不可能全部適應每種魚情水情。要適應不同的情況,還需其他材料來增補或調整。
魚餌添加劑種類繁多,根據用途,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大類:氣味添加劑(香精香料等)、狀態調節劑(拉絲粉、雪花粉、膨脹粉等)、誘食促食劑(中藥類、發酵類、生物提取類、氨基酸類、其它營養強化劑等)。
眾多的魚餌添加劑品種,為釣魚人應對各種環境豐富了手段、提供了“武器”。
用餌之道,在於善斷與善變。魚餌添加劑的作用就好比我們飲食調味品一樣,用酸、甜、苦、辣等各種材料進行配製,來滿足不同的口味,適應不同的要求。
釣魚大師往往都是餌料配製高手,就像好的廚師一樣,了解各種材料,熟悉各種工藝,善於搭配組合。
熟悉和運用添加劑,是投魚所好、誘魚上鉤最重要的條件,是釣魚技術深化進步的一項重要內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