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登山路線?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登山路線?
登山路線選擇中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在導致登山成功的諸因素中,登山路線選擇正確與否有著重要意義。
過河要解決工具問題,登山則必須解決路線問題。
國際登山運動歷史中,由於登山路線選擇不當而導致登項失敗的先例很多。在我國登山運動中,由於路線不選擇不當,以致錯過登項機會的例子,莫過於一九七五年第四次行軍時,突出組從8600米最後一個營地出發後,由於路線偏離了原計劃的東北山脊的山脊路線,而采用了一條過低的路線,以致喪失了應有的高度,不能按計劃到達"第二臺階",錯過了難得的一等天氣周期,丟掉了登項的時機,使整個登山活動推遲了周期。
登山路線選擇的原則。
首先是安全的原則。何謂安全的路線?在由大本營到項峰的整個路線上,雖然布滿了困難的地形和存在各種山間危險,在采取各種技術措施和隊員發揮應有的技術水平後,能夠保證人身安全的,稱為安全路線或成功路線。例如珠穆朗瑪峰東北山脊路線。雖然有"北坳"、"第二臺隊"等極困難的地形,有極度缺氧:冰雪崩、明暗裂縫、滑墜、暴風雪等山間危險,但若采用戰得當的機、安排有相應的措施通過困難和危險的地形亦可稱為安全路線。
至於在這些路線上犧牲的幾個同誌,如鄔宗嶽(失去聯系)、汪磯(生理原因)、郡子慶(生理原因)、馬高樹(違犯紀律)、石明紀(生理原因),基本原因並非路線選擇的本身,而王洪寶、尼瑪紮西和羅朗三人的死亡則完全是路線選擇不當造成的。
第二,避難求易,舍遠求近同是選擇登山路線的第二個原則。攀登一座八千米以上高峰,一般登山路線都在二十公裏以上,珠峰東北山脊路線長達35公裏。路線長,必須在物資上運、體力保存、營地設置、好天氣的運用、搶救傷病人員、組織指揮、通訊聯絡等方面增加一系列的工作量。這就應該力求在安全的前提下選擇較短的路線,以減輕不必要的工作量,節省隊員體力。
第三,根據山峰的地形選擇路線。登山運動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中人與大自然的鬥爭。要戰勝自然界的各種困難,必須了解活動的環境特點。
高山地區的地形,從垂直方面來講,具有明顯的分帶特點,3500米以下為森林帶,3500秋-5000米為草原草甸帶,5000-5500米為冰川冰跡帶,5500米-8000米以上為高原冰川寒漠帶,並常以冰雪石混合地形為其特征。冰川主要表現為冰雪補給區,即粒雪盆圍壁和山脊山坡上的零星冰雪,這個地帶的巖石以冰凍風化的破碎巖石為主。
在選擇登山路線時,必須要考慮如何通過以上各種地形。森林中行軍時,應盡量利用當地牧民、獵人走過的大道小路,並註意在新選路線上以明顯路標指示方向;高山草原草甸帶,視野開闊,路線較易選擇,但要註意避開泥濘的沼澤地區;冰川冰跡地帶中選擇路線時,要註意兩個方面:冰川區的路線選擇如沿冰川方向行軍,山峪冰川上,路線應在冰川側跡和冰川之間的排水溝中選擇;進入冰川表面平緩的高度時,應由排水溝轉到冰川表面。要盡量避免在冰川消融的地區,如冰塔區中行動。
橫穿冰川時,對於低緯度地區的山谷冰川,路線應選擇在粒雪盆與冰舌交界處的上方,即冰塔上限,也就是雪線,這裏冰川較窄,冰面坡度較為平緩,是萬年積雪與消融區的分界線,是粒雪盆的出口,冰雪在這裏受到地形的限製,大量冰裂縫在這以下開始產生,比較安全。例如珠峰東絨布冰川的6300米處,中絨布冰川的5800米處,對於高緯度地區的短小冰川,例如博格達峰北坡的冰川,橫穿冰川時,則應選在光滑平坦的冰舌部分,而不宜在陡峭多裂縫的粒雪盆地區通過。高緯度地區的山谷冰川,冰舌部分仍然消融強烈,冰崖陡坎布滿冰面,冰舌部分不容易橫穿,適用低緯度地區在粒雪盆出口處橫穿的原則,例如開山托木爾的冰川,就是這種類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