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年剛過,釣遊船就紛紛馳出港口,前往三浦半島海域尋找魷魚群。直到4月,釣獲量一直比較平穩。這時的釣場海水日見變淺,大多在50米以下,到了4月中旬,則基本在40米範圍內了。

  當然在不同的地區,水深也有超過60米的。但是總體上是越來越淺,往後還會繼續往30米和20米發展。從各地傳來的消息、以及有的地方投放了固定式魚網的情況看,今年的魷魚盛況空前,不太可能會有大的起伏了。

  在以往釣況不太好的如東京灣外房總半島的大原等地,魷魚也在經過2年之後,首次坐上了釣遊項目的頭把交椅。

  在剛才說的這些地區,所用的釣組都基本差不多。不同之處在鉛墜上,主要是根據水深。現在我們主要以“淺水”釣場的魷魚為目標,探討如何使釣趣更濃些。希望大家在出行前,要參考本文選擇釣具,特別是鉛墜的號數和釣竿種類。在釣魷魚時,起決定性因素的是釣竿。

  什麽是“逗釣”?
  簡單地介紹一下逗釣的動作:就是不斷地上下收放釣組,使魷魚餌木(一種日式假餌鉤———譯註)以小幅抽動來引逗魷魚。具體可通過卷輪卷線來控製,當鉛墜觸底後,用卷輪手柄回卷兩三周,待鉛墜離開海底後,立即猛地放下去!這樣反復數次,直到魷魚中招。這種釣法要求釣友估計魷魚抱鉤的時機,掌握上下引逗的節奏和時機。
  這種釣法是由神奈川縣水產綜合研究所的工藤先生發明的,他從魷魚捕食的角度出發,精心研究出來的方法,在部分釣遊船上已經正式推廣,據說不少新手也能使用該法取得很不錯的成績。

  垂釣方法很簡單,釣層也基本上保持不變,聽從船長的指示即可。不過有趣的不是這種釣法的簡單,而是它的垂釣過程。簡單地說,就是接連不斷的抱鉤(即上鉤)感,一天幾十回的抱鉤令人回味無窮!當然為了更好地享受這種感覺,要選用簡單輕便而柔軟的釣具,而不選沈重僵硬的為好。

  在淺水垂釣的竅門

  能有那麽多次的上鉤,自然要盡量減少脫鉤的次數才對。淺水中釣魷魚,鉛墜較輕,那生動的抱鉤瞬間又可以如此清晰地傳到手上,釣客往往會將註意力集中到手感上,不自覺地加大了收放釣組的幅度,或被細微的動感所迷惑而使動作不連貫,這些都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造成一部分脫鉤,所以需要加以適應和調整。

  雖然如此,這麽多回合的上鉤,既說明了魷魚食欲非常旺盛,又因為有這麽多清晰而生動的手感,讓人不自覺地將原本連貫的逗釣動作分成了幾段,正好可以體味高傳感度釣竿那有趣的調子的變化,所以也不必過於煩惱,要知道這也是垂釣的樂趣之一。以後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會逐漸適應逗釣的釣法和釣具,減少脫鉤的次數的。

  而且,我通過多次現場觀察,發現只要采用了正確的釣組,說實話,無論是新手還是行家,獲得的抱鉤次數並不相差太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