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磯釣釣點有何條件?暫不考慮魚種優劣、魚體大小與數量多少,單就環境狀況而言,我個人認為以下幾點是應該註意的:

  一、釣座高度應在2.5米~5米之間,人在這裏容易進出與駐足,且不易被風浪襲擊;

  二、磯際深度應該在3.5米以上,垂釣範圍內的水深不應超過15米;

  三、磯際水流暢通或有適當浪腳,有明顯白沫帶者更佳;

  四、磯際水流或浪腳能夠造成一條持續的反撥潮;

  五、離釣座不遠有旺盛的沿岸流;

  六、在磯際或反撥潮、沿岸流的路徑上,海底有發達的暗礁、溝坎;

  七、附近有沿岸流撞擊暗礁或穿越溝坎時形成的回流帶;

  八、反撥潮會與沿岸流交會,造成持續存在的潮目區;

  九、水面上不會總刮跟水流方向和速度不一致的強風;

  十、釣座下方沒有容易刮斷線組的暗礁。

  具備上述條件的地方就是極佳的釣場了!不過要想找一個十全十美的釣場實在很難。事實上,能擁有過半數條件者就足以紅透半邊天了。

  或許有些釣友想知道,為什麽具備這些條件就能成為好釣場?簡單解釋一下:

  釣座高度是從操控靈活性、避免風浪侵襲與抄魚方便等角度考慮的;水域深度是為了符合浮遊磯釣的釣組、誘餌、技法之需求;磯際水流、浪腳、白沫帶等和魚群覓食地點、時機及活躍與否直接相關;反撥潮是海中食物、誘餌以及釣組運動的重要路徑,對魚類來說就像是送食物上門的專車;沿岸流帶來良好的水體交換與新的魚群,還會為魚群帶來新的食物;回流帶與潮目區讓食物在小範圍內打轉,因此成為魚類進食的餐廳;暗礁、溝坎給魚類提供良好的隱匿場所,同時造成獨特的水流變化,為行家提供了發揮技術、狙擊大物的空間;少有強風幹擾則操竿控線更輕松,釣者能順利駕馭釣組完成動作;至於腳邊不要有很容易割斷線組的暗礁,應該不用解釋了吧?

  如果進一步把範圍縮小,只考慮魚類活動區域的話,我們還可以從上述條件中歸納出三個最重要的磯釣釣點類型,即白沫帶、暗礁外圍、潮目區。這三種環境各有特點,魚群和釣組在不同情況下的活動也會有所不同。下面就逐項討論這些問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