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東海岸島嶼釣魚攻略,海釣半島東海島嶼
釣魚其實相當消耗體力和精神,如果不想讓自己太勞累,不妨提早抵達目的地,讓自己有充份的時間休息,養足精神,恢復體力,以便從容應對,依計行事。團體的釣遊計劃,需要每個成員的大力配合,互相遷就,一同達到共識來完成。
別忘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別讓賴床的惡習耽誤了大家的時間。盡量在早上七點以前起床,盥洗換服後,用了早餐,攜帶釣具用品和打包好的午餐,就可以趕在8點準時到達碼頭,準備啟航。
釣船通常都會先到人工聚魚區拉釣活餌魚。柴魚是最佳的魚餌,釣上後卻很難存活。因此,我們可退而求次,以生命力強,容易生存,數量又多的色拉為主要餌魚。釣上的色拉可養在船上的活餌箱。一般上,釣取餌魚是船夫任內事務之一,由他們用手線來釣餌魚,上魚快且多, 節省時間。同船的釣客可以乘機休息,或是以8至10磅的輕型釣具搖晃阿波羅體驗釣餌魚的情趣。不論是拉釣柴魚,或是色拉,都很容易會讓人沈溺在其中,樂昏了頭忘記時間。所以,時間的掌控很重要,更何況此行的目的不是為了釣餌魚。一旦有了足夠的餌魚,便可去找旗魚或馬鮫等大物的麻煩。
人工聚魚區因為聚積大量的餌魚,是大物找吃的絕佳地點。我們可以利用地利的優勢,將船綁在突出水面的竹柱上,把魚餌和釣組放出,任其在外圍漂流。其實,這一帶也是相當好的拖釣場所,可是有些釣船服務不包括拖釣,最好事先查問清楚,和船夫談好條件,補貼他一些油錢,讓船夫可以預先準備充足的燃料,盡量避免臨時提出要求。拖釣相當耗油,除了減低船夫的收入,若果一個應對不當,沒帶多余的備用柴油,可能有“家”歸不得。
柴魚是最佳的餌魚,若遇到柴魚群在海面上翻滾時,應第一時間捕釣善加利用。讓柴魚存活的方法是使海水不間斷的灌入魚嘴裏,但大部份的本地釣船都沒有這類設備,所以釣上柴魚後,須快手快腳的將餌魚鉤上(綁法可參考釣魚月刊103期第62~64頁的S.G.Tan專欄),再放回海裏拖釣大物。
活餌和誘魚器
誘魚器經已證實有一定的效果,其作用在於引起掠食性魚類對魚餌的註意。本地不容易買到誘魚器,唯一的方法是自己動手,製作過程很簡單;找幾片廢棄的光碟(CD),兩片黏在一起,光滑閃亮的那面朝外,上下各鉆個小洞,用釣線綁上3至4組,呈一直線,每組相隔六寸,因為光碟在水中會轉動,所以間隔之間須加轉杯。誘魚器本身沒什麽重量,須在最後一組的光碟之下加顆2號子彈型鉛錘,使其沈入水下,這樣可避免拖釣時“飛碟”只在上層拍打水面。活餌掛鉤後放流到誘魚器不遠之外,但要保持一段距離避免糾纏。柴魚群聚集處或是竹排附近一帶隱藏著伺機伏擊餌魚的大物,最適合拖釣。竹排前端(相對潮水而言,竹排前端是指潮流可到之處)是色拉餌魚拖釣的好地點,盡可能多來回幾次,沒有魚訊產生時,減慢船速再試。一兩個小時後再沒動靜,那就換釣點或停船泊位,改換其他釣法。
人工聚魚區的釣法
在風平浪靜潮水適當時,將船綁在人工聚魚區最後第二或第三根的柱子上,讓活餌流過最後一根柱子。這種方法是一旦旗魚咬餌,可以很快解開繩結,發動引擎,追擊上鉤的大物,減少斷線走魚的風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