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沈船釣點的形成及聚魚成因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這一千古流傳的名句雖然其內涵說明了新的事物必將取代沒落的舊事物,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事物發展規律的哲理。但,從“寫實”的角度來看,“沈船”事件作為人類航運史上充滿了悲劇色彩的大劫難,一直以來如陰雲般籠罩著人類的航運事業。特別是海難沈船的發生,大到如冰海沈船雍容華貴的“泰坦尼克”,小到近海捕魚捉蝦的作業漁船,都帶給了人們切身的痛苦。但隨著歲月的磨礪和時間的流逝,當人們漸漸從這些陰影中走出,卻突然發現,這些曾給人們帶來恐懼與痛苦的沈船,有的成了埋在海底的寶藏,有的成了有考古價值的發現。而對於釣魚人來說,目光卻必然會註向到去那裏尋找和感受心靈與海底碰撞的樂趣所在,因為那靜臥在海底、殘缺支離的鋼鐵軀殼內更是各種海魚的“樂園”,而釣魚人要想與這些海裏的“精靈”做“零距離”的接觸,唯一的辦法那就是船釣了。

  為什麽沈船會成為集魚的所在呢?首先,沈船那龐大的“軀體”會在海底形成一道屏障,當洶湧的海流經過此處時,遇阻形成上升水流,使沈船周圍的溶氧量和營養鹽十分豐富,利於寄生類的海生動植物迅速生長(如小蝦、藻類等)。由於這些“食物”的存在,必然“招致從茫茫大海四周的大量海魚聚集於此覓食。其次,由於沈船的自身結構,特別是那些噸位較大的沈船,其空闊的內部空間及艙間的隔斷形成的獨立“門戶”,更利於各種海魚到此棲息或躲避那遠海中的狂風巨浪與湍急的海流。其三,由於沈船事件的發生地,一般都遠離陸地十幾海裏以上的航道及附近海域,加之海釣要充分考慮許多天氣、海洋氣象等諸多因素,一般情況下,沒有專門的釣船難以到此。另外,由於海難沈船發生時,大多是由於氣候惡劣和嚴重受損而沈沒,在沈沒時隨狂風巨浪漂移,其沈沒的具體位置沒有專門的探測儀難以找尋,故沈船釣點在一般情況下是難以發現的,很少有人前去“騷擾”,這些都為沈船集魚提供了先天的優勢條件。

  二、沈船釣點的選擇

  水天浩渺,滄海茫茫,四周不見陸地的大海深處,就目前海釣的總體狀況, 現在大部分的中國釣魚人還遠沒有能力達到全部都配備了各種先進探測儀器的條件。要在碧濤翻滾、不見陸地的大海深處找尋沈船釣點,真得如大海撈針般艱難。目前已知的沈船釣點,對於釣魚人來講,大多是偶然發現的(軍事部門除外)。如拖網漁船在實施作業時被海底的沈船掛住網具、實施近海漂流釣時偶經於此等,然後記錄下此處的經緯數據,或在近海時用“三點一線”的定位方式為再次出釣提供數據。但釣過沈船的釣友大多知道,沈船釣點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如臺風、巨浪時發生移位,或被大型漁船的網具拖拉移位,或被海底淤積的泥沙掩埋等等,這些都需要有專門的儀器來隨時定位,如GPS定位系統加上彩色探魚器便是現代船釣沈船的首要條件。當然,這必須是在知曉沈船釣點的位置導數(經緯度)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在數年前為確定大連黃海西部海域沈船釣點的數據曾多次請教某海軍作戰部的朋友,又是標尺竿,又是圓規孔,好不容易才算弄清了近海海域的十幾條沈船的“衛導數”。這些數據對於船釣沈船只是前提條件,真正出釣時,要考慮到當天的風向和海潮的流向及大小。如確定沈船釣點的經緯度是東經121°49′12″、北緯38°57′42″,其中的每緯度為60海裏,每緯分為1海裏(1852米),每緯秒為30。86米,風向與流水稍有變化,便會差之毫厘而失之千裏(米)。這就需要有一個航海經驗老到的船長在充分考慮以上諸多因素後來定位,因為哪怕差了一緯秒便會漂出釣點30。86米。好的船長或定位人在實施沈船釣點定位時,不僅要能說出下鉤部位的沈船方向,還要能說出釣點的位置是沈船的前大艙還是後大艙,是主舵樓還是船前舷。這些都是要依靠儀器來完成的。但同時,還要依靠船長的海釣經驗,如充分考慮當天施釣的風、流等因素。所以,船釣沈船的釣點選擇不僅需要有先進的定位系統和準確的數據,還要充分考慮到施釣時的氣候、潮汐和海流情況。

  大連海域作為海上進出東北腹地的黃金水道和歷史上兵家相爭的軍事要地,其沈船事件的發生不外乎是由於戰爭和意外海難。19世紀末著名的甲午海戰、抗日戰爭後期的日軍沈船及其他原因的沈船不下幾百余艘,且多在近岸20海裏以內(如旅順塔河灣的日軍戰艦“昌平丸”、“海王星”等),還有北洋水師的沈船等都有著六七十年以上的歷史,這些也是部分大連釣友的沈船釣點。2000年6月,原中國釣協組織的海釣考察團來黃海實地考察時,筆者的好友老劉發現的“老偏“外七海裏的沈船釣點,僅是一般的小型沈船。但也就是這樣的小型沈船釣點,原中國釣協一行六人僅半天時間便釣獲各種海魚千余斤。但這一沈船釣點由於離陸地很近(不足10海裏),加上陸路目標明顯,目測定位比較容易,近幾年來大小釣船不分晝夜輪番掃蕩,存魚已大為減少,“大家夥”就更少見,難現當年的火爆場面。對於外地的釣友來說,要到陌生的海域來尋此種沈船釣點以搏大魚,必須要有熟知該釣點的釣友引導,不可盲目找尋,以免耗時耗力。因為大多數的專業釣船都有自己的釣點秘密,非熟知的釣友一般都難以知曉。

  三、沈船釣點魚種分布及釣具配備

  沈船釣點由於大多數地處深海、人跡罕至(一般水深40米以上,離陸路至少七八海裏以上),其特殊的環境構造及相對穩定的“寓所”,成為當地海域各種魚兒的高密度“居民區”。以大連海域的沈船釣點為例,其主要魚種當屬黑鲪、六線魚、鮃鰈類、星鰻類及鱈魚等。但其單尾個體較之近海海域和沿岸的同類魚則要大很多,其中500克的黑鲪就屬於小魚,1千克以上的六線魚更屬平常,特別是初冬時期那個大體肥的“大頭腥”(大西洋鱈魚)更是令釣友們樂得合不攏嘴,其單尾大多在四、五千克以上,黑鲪個體平均也在二三千克以上。常常是釣組剛抵釣點,便是一陣“瘋咬”。風順流好時,一天下來最差也有四五十千克的魚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