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流,選擇標點有三大考慮要素:潮流、暗礁、白沫帶。

  這裏面暗礁與白沫帶的重要性前面已經說過了,且即使是初學者也不難看出它們的位置,但潮流呢?它有哪些種類?我們又如何知道它在哪裏?方法其實很簡單:

  一、尋找本流--所謂“本流”,並不是某種特定流況的固定稱呼,而是相對來說一個區域內比較強大的、速度快的、最主要的一股水勢。通常那種方向固定(意指在漲潮或退潮過程中方向固定,潮水轉換後方向即可能改變。)且表面波浪起伏甚大,浮標釣組一進入就會被迅速帶走,即使用特大浮波也無法停留,這就是被稱為本流,但有的時候流速並不那麽強勁、波浪起伏也不那麽大的水勢也會被叫做本流,其原因就是它跟釣場上別的流水比較起來要強大些之故。

  二、尋找支流--這“支流”二字也不是專有名詞,乃是相對於本流而言比較小區域的、速度慢的、不容易引起波浪變化的水勢。此類潮流有沿著海岸推送者,也有沖向海岸或往外流出者,其成因包括風力、波浪、潮汐現象與本流的分支等等,且多半會受海岸地形、海底狀態影響而改變方向、速度、規模。一般說來,這種流水不大容易憑海洋表面狀態加以分辨(至少初學者常常看不出來),但卻不難*某些左證來發現它,那就是借觀察漂流物、誘餌、浮標等的走向而加以判讀。

  三、尋找潮目--所謂“潮目”,就是方向不同的兩股(或以上)流水相互交會、撞擊,或方向雖相同但流速不同的兩股水流相互摩擦,因而造成一個表面比較平整無波、看似甚少流動、雜物容易停滯的水區。這種地方也不難憑肉眼分辨,你只要看到上述平整無波、雜物容易停滯的水域,把釣組投入後可見它會持續在裏面打轉而不容易漂走的,是即潮目矣。

  四、尋找回流帶--運動中的潮流如果碰到障礙(例如暗礁、凸岬),或海域深度改變,抑或是從靜止水域旁邊擦身而過之時,都容易造成一坨翻湧打轉的水團,這就是“回流帶”。釣者只要註意看前述有障礙之處、深度變化之處、靜止水域與流水交界之處等等,就很容易發現它了。

  五、尋找反撥潮--一道道湧向岸際的波浪,帶著大股大股的海水打上礁石,然後再返身灌回大海,這些水必須有個路徑流出去,此種路徑就叫做“反撥潮”,其方向均為從岸邊往外海流者。要尋找反撥潮,除了可利用觀察浮標的流動情況加以驗證外,還可以註意看波浪造成的白泡沫,假如有一條持續往外拖出去相當距離的白濁水域(所謂白濁是指細碎白泡沫造成的水色泛白而非真的水渾濁),那就是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