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十幾支海桿,3.6米以上的有7支,2.7米的有5支,還有幾只手海兩用桿,根據不同的水域,選擇不同長度的釣桿,釣水庫就用長釣竿,因為釣水庫一般要打得較遠,釣魚坑就用短海桿,因為一般的魚坑太小了,釣魚坑不能打得太遠。
 
海竿釣底篇
 
到一個新的水域釣魚,最好先要了解一下水底情況,尤其是釣水庫,必須要先了解水底情況才能下桿,否則損失慘重。除了向當地人詢問以外,還要自己問一問 水底,方法是在桿子上掛一個鉛墜,不掛鉤子打向釣點,慢慢搖回並體會鉛墜與水底摩擦的情況,不同的水底,鉛墜的動作是不一樣的。。就這樣在釣點附近連打十 幾桿,水底的情況基本上就問清了。
 
根據不同水域的不同水底情況,選擇不同的釣法,炸彈鉤,串鉤,飛鉤,盒飯,葡萄珠,蘑菇食[面餅]等。根據魚的大小選擇不同的魚鉤型號,根據不同的對象魚選擇魚餌。
 
在泥土底,砂石底,等較平坦的水底適用糟食,也可在串鉤的最底端掛一組糟食。垂釣以前要先向釣位裏打十幾桿,盡量打得準一些,糟食要大一些,以便形成窩子。
 
在亂石底的水域釣魚,最好就不要用糟食了,因為化開的糟食會落到石頭縫裏,只剩下空鉤,在這種水域最好用面食,可以打葡萄珠,打飛鉤,打蘑菇食,盡量 采用不愛化的面餌。在這種水域釣魚,如果掛底嚴重,可以不用鉛墜,利用面餌重量產生的離心力打出去,然後把線稍微繃緊就行,魚吃餌後遊動時會拉動桿尖,與 有鉛墜相比,靈敏度稍微差一些,但避免了鉛墜和魚鉤的損失。亂石水底掛底的原因是,由於鉛墜的重力作用,使魚鉤不容易離開水底,在石縫中運動,很容易被卡 住。沒有鉛墜就可以使釣鉤很快離底,從而避免了掛鉤。
 
半死不活鉛墜:用普通的通心墜,不是穿在主線上,而是穿在一根短線上,線的兩端打結系扣,可以用卡子連接,鉛墜在線上的活動量是150毫米,上面與主 線連接,下面與釣組連接。也可以在海竿的主線上,安裝一個太空豆,用以控製鉛墜的活動範圍在150毫米左右,再把鉛墜安裝好,然後就可以掛釣組和魚餌了, 魚吃食時,在拉動主線和桿尖之前,先要拉動鉛墜,而鉛墜的重量足以讓鉤尖刺入魚的肉裏,在它拉動桿尖以前就已經被鉤住了,由於鉛墜的重力作用,魚鉤會緊緊 的帖在魚的嘴裏,很難自然脫落,從而提高了命中率。此法適合釣一斤以上的魚。
 
夜釣時可以在桿尖上掛鈴鐺,再用透明膠條在竿尖綁一個發光棒,最好是孩子玩的那種很大的發光棒,三幾角錢一根,即便宜又醒目,魚吃食時,很快就可以判明是哪支桿有魚。
 
海竿釣浮
 
用海桿時,鉛墜是很重要的,把它放在不同的位置,會產生不同的釣法,或釣底,或釣浮,全是因為鉛墜處在不同位置,釣底我已有了闡述,現在主要說明釣浮的方法。
 
用海桿釣浮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鉛墜在水底,一種是鉛墜接近水面。釣浮主要用來釣鰱魚和草魚,要根據不同水域,不同魚類的生活習性,調整水線的長短。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水溫,不同的魚類,水線的長短不同。
 
鉛墜在底釣法:此法適用於水深在兩米以內的水域,更深的水域因靈敏度太低不宜使用。
 
在鉛墜的下方,魚鉤的上方加一個浮漂,魚漂調到預定深度,桿子打出去以後,鉛墜落入水底,浮漂帶著魚鉤浮起,緊線以後魚漂和鉛墜呈垂直狀態。魚吃食以 後,擡桿時先要帶動鉛墜,才能讓魚鉤有所動作。由於從水底的鉛墜到水面的浮漂,再到水下的釣組,活動的距離較長,所以靈敏度較低。此法穩定性較好,魚漂不 移位。
 
魚漂接近水面釣法:根據水線的長度,在鉛墜上面加一個魚漂,要求魚漂的浮力,大於釣組魚餌加鉛墜的重力,保證魚漂露出水面。魚漂可用白色泡沫塑料製 作。用此釣法不論水有多深,都可垂釣。此法靈敏度較高,擡桿鉤就動,但怕風吹,風一吹就移位,桿子打好以後要壓水線,以求減少釣線被風吹動移位。此釣法最 好順風釣。
 
釣浮可用飛鉤,串鉤,臺釣釣組,餌料可用面食,顆粒料,昆蟲,等不易化開的魚餌。
 
海桿怎樣在風中釣魚
 
大風已刮了一會了,風力已達五六級,玩手桿的已收桿回家了,風太大了,水庫的下風處早已是波浪滔天,水花濺起老高,離岸邊一兩米處根本沒法呆人。有些 玩海桿的也在收桿,只有我們幾個穩如泰山,依舊用海桿垂釣,大風對我們好像沒有多大影響,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對付大風的高招。
 
順風釣時,風對釣魚操作沒有多大影響,逆風,側風或側逆風時怎麼辦?魚竿架在桿架上,被風吹得搖搖晃晃,給的是假信號,風帶動魚線將魚鉤拉出魚餌,魚根本不吃空鉤。
 
把架桿拿走,換上新食,最好是面食,重新打進釣位,如果浪大可退後幾步,把竿子放在地上,與岸保持平行,桿子的尖部要有一米稍離開地面,以利於信號的 傳遞。側逆風打桿要考慮到風的影響,要有一些提前量,盡量打在一處,好形成窩子。換一句話說,就是要盡可能減少風力對釣線和魚竿的影響。
 
海桿配線時應註意的問題
 
我有一釣友,不愛用自己的海桿,總愛用別人的海桿,老嫌自己的桿打得不遠,不好使,真是令人奇怪,我試了試找到了以下幾個問題:
 
1 線太粗了,他怕上大魚後把線拉斷,用的是直徑0.4的線,這麼粗的線要多大的魚才能拉斷?海桿釣魚溜魚主要依靠線的長度和輪子的卸力。不必和魚生拉硬拽, 所以沒必要用這麼粗的線,0.3左右的線就夠用了,只要操作得法,再加上輪子上的線夠長,一般水域的魚是拉不斷的,超過50斤的魚太少了。線越粗,阻力越 大,打得越近。
 
2 線太硬了,線硬得像鋼絲,線呈螺旋狀從輪子飛出去時,硬線向回的拉力比軟線大得多。勢必會影響打出的距離,使鉤子落在較近的地方。用海桿時大家都有體會,達不到預定釣位就不上魚。
 
海桿配線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只要強度夠用,盡可能采用細一些的線。同樣重量的魚,手桿用線要粗於海桿用線。
 
2盡可能采用柔軟的線。
 
3換細線後,輪子必然會空出一大圈,線經過時必然會與輪體摩擦,減少釣組的飛行距離。要先在輪子上纏一些廢線,占領一些空間,再纏新線。以求減少線與輪子壁的摩擦。
 
海竿輪子必須調整洩力
 
魚咬鉤擡桿時,當人和魚之間的拉力大於線的拉力極限值,就會切線。如果把洩力調到小於線的拉力極限,遇到大魚時,就會把線從輪子上拉出去,從而避免了拔河和切線。
 
調整輪子的洩力,要根據線的不同直徑,先要看好用線的結節拉力,然後把海桿組裝好,在主線的結節處連接一個彈簧秤,用力向外拉,根據彈簧秤的讀數調整洩力,當洩力接近並小於結節拉力被拉出時,洩力就調好了。
 
有些魚線本來就是不合格產品,用此法也可檢驗此線是否質量合格。遇到手裏已有這種線,先要拉斷一次,獲得極限拉力值,以此為標準在調整洩力,當調整到接近並小於此標準時就行了。
 
海桿進水怎莫辦
 
海桿在使用過程中難免進水,進水以後如果不註意處理,就會損壞海桿,最常見的就是油漆改變顏色,使外觀變得很不好看。嚴重的甚至長出綠毛,這是因為潮濕的環境促進了黴菌的繁殖。
 
海桿進水以後一定要處理,把它晾幹,具體的方法是:
 
如果有底把後蓋的海桿,把後蓋打開,把海桿全部拉出,不要拉得太緊,松懈一些為好。放在通風的地方晾幹或曬幹。
 
不帶後蓋的海桿,每一節拉出四分之三,放置在通風的地方晾幹或曬幹,使水分從兩節之間的縫隙蒸發出去,時間要長一些,以利幹透。
 
如果是陰雨連綿的天氣,空氣中濕度很大,不利於水分蒸發,可把海桿每節拉出一半,平放在電褥子上加熱,使水分蒸發。也可用電吹風加熱烤幹。
 
當海竿落在海裏以後,也要及時用清水充分洗滌,然後晾幹,因為海水對魚竿的腐蝕性更大。輪子也要打開側蓋用清水清洗,因為海水對金屬的腐蝕性更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