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鯛,這種海洋中極其平常的鱸形目鯛科魚類,竟不知是“上輩子”燒了哪根“高香”,這幾年在釣魚界一夜間突然身價倍增,極得青睞與受寵。究其原因,原是一種舶來的釣法“浮遊磯釣”風靡所致。什麽“固定式”、“半遊動式”、“全遊動式”,什麽KO浮球釣組、N字操竿法以及主本流、反撥流,整得神秘兮兮、雲山霧罩,好象離了浮遊磯釣那黑鯛就根本“不認”。不就是釣魚玩嘛,也值得整那邪乎?其實,那黑鯛也無非是蒼茫大海中千萬種   海魚裏的一個極“普通群眾”,也遠沒有有些文章中說黑鯛的“IQ”高的不得了,其思維方式幾乎等同人類,更不是非得用“精良”的釣具、裝備,采用“浮遊磯釣”才能釣得上來,其它的釣法都得“歇菜”。其實,就像人餓急眼了要吃飯,桌上擺滿了可口的菜肴,誰還顧得著看那盛菜的盤碟是景德鎮細瓷的還是唐山青瓷的。釣魚也是同理,釣黑鯛更是如此。傳統的底釣法能釣,改良的浮釣也行,在下周圍的不少釣友,常年采用淡水釣手竿掛海釣浮漂釣黑鯛,照樣能拽上近兩千克的黑鯛;大前年的青島友好城市邀請賽上,更有過釣友采用沈底式船釣法,不也是照樣把6.2斤的大真鯛拎上岸來嘛?!但,以上舉例,在下絕沒有貶低“浮遊磯釣”之意,之所以要介紹非“正宗”而“另類”的筏釣黑鯛釣法,其“基本思想”無非是說除了“浮遊磯釣”能釣到黑鯛外,還有許許多多的釣法照樣也能釣到黑鯛,其效果也照樣不會差到哪。欲知詳情,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黑鯛的習性

  黑鯛(sparus marocephalusbasilews),俗稱黑加吉,大連及山東沿海多稱其為海鮒、海猴子,鱸形目屬,鯛科。

  黑鯛呈橢圓長形,體側扁,體背部灰黑色,腹部銀白多光澤,背鰭鰭棘堅硬,臀鰭第二鰭棘尤甚,除胸鰭為灰色,其余各鰭邊緣均為黑色。體被櫛鱗,體側通常有5~7條黑色橫帶。黑鯛吻尖口小上下頜牙齒排列緊密,頭部外緣平直,眼上方頭骨不隆起。一般體長100~300厘米,最大個體長450厘米,重3000余克。

  黑鯛屬近海內灣性魚類,一般多在5~50米水深處沿岸遊弋,每年的“清明”後至5月上旬洄遊至近岸淺水灣區產卵,9~10月份當年生幼魚逐漸潛至較深且有巖礁的水域棲息,適宜水溫15℃左右,9℃以下則停止攝食。主食小魚、蝦、貝肉及甲殼類動物。

  筏釣優勢

  所謂筏釣,就是乘船前往某一海域的養殖魚排、苔筏或養魚網箱的附近、周邊(註意:絕不是釣網箱裏面)的海上垂釣的活動。

  筏釣的這種釣法,最早出自於日本的德島的附近,後流行於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區。筆者之所以向諸位釣友強力推介筏釣黑鯛法,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我國從南到北的海域有許多適合筏釣的釣場,如福州、廈門的養殖魚排、苔筏,大連、山東的貽貝、牡蠣養殖筏區,海南、廣東的網箱或珍珠養殖苔筏的周圍都有大量的黑鯛分布;其二,此種釣法大可不必登難涉險,更無遭遇什麽“瘋狗浪”之憂,風平浪靜,穩坐釣魚臺照樣也能釣上大黑鯛;其三,筏釣的釣具大都價格低廉且經濟實用,更適合大多數工薪族釣友,而且釣法簡單,一看就會。只要閣下能稍稍靜下心來把在下這篇文章讀完,您便可以能拿手中的釣竿去海上比量幾遍,不久便會成為此釣法的行家。

  釣具配備

  筏釣黑鯛的釣竿多以長不超過2.1M、竿先直徑1.5~1.8毫米的專用筏釣竿為主。如國產的“迪佳”チㄡ“竹”牌或韓國的“海礁”牌筏釣竿都是不錯的專用竿。筏釣竿多為“並繼(插節)式”,分別有1.6米和1.8米配置的互換竿梢。好筏釣竿的竿梢采用不飽和樹脂製成,有良好的彈性和敏感性,只要釣組匹配正確,哪怕是魚兒碰線,梢竿也有明顯的反應。有些釣友喜歡在竿的先徑上配塗有如淡水浮標標尾般醒目的紅、黃、綠等色段標識,更便於觀察。

  與筏釣配置的繞線輪,一般以雙軸承帶有放線裝置的小型臥輪(雙軸路亞輪)為主,也可選用小型旋壓式線輪代替,但因為放線時多呈螺旋狀,所以效果不如臥輪方便。如日本的“西瑪諾”的“CHINUMATIC”筏釣輪,其重量不超過150克 ,長時間拖釣而不易疲勞,繞線比為1:4.5左右,收線較快。釣線多采用“切水”性能好、沈降速度快的尼龍線,以3號為主。也可以選用2號編織線,繞線量一般50~100米足矣。

  除此之外,還要配置攪拌誘餌的拌餌桶(盆)、轉環鉛、咬壓鉛、釣鉤、手柄長2米左右的海釣抄網,以及特殊的筏釣方式的阿波標和擋豆等。

  釣點選擇

  筏釣黑鯛的釣點以其它海魚養殖網箱,牡蠣、扇貝及貽貝等海產品養殖筏的周邊為主,水深大都不超過5~15米。之所以選擇以上釣點,原因如下:

  第一:這種類型的筏區多選在水質清澈、無汙染且海底多呈基巖型或岬灣型地段               處。這些苔筏均由木樁、纜繩等搭建而成,水下形成的人工障礙物太多。這些障礙物一遇海流沖擊時,必然會形成上升水流,使周圍的海水營養鹽(容氧量)十分豐富,便於附著在水下障礙物上生存的小蝦、小蟹、貝殼類及海藻生長,為黑鯛覓食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第二:海魚的養殖魚排、苔筏多選在岬灣內側的避風、浪穩處搭建,以木板或原竹搭架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四周以細扣眼魚網從底部圍嚴,采用圓桶形硬質泡沫捆綁,使其懸浮海面。網箱魚排上部四周有寬約1米左右的投食通道,幾個或十幾個成一個組合,形成小片苔筏群。每日投食餵魚,那些細碎餌料必然會透過網眼沈於網箱的底部及散到四周,就會招來周圍的黑鯛前來討些“殘羹剩飯”。

  第三:牡蠣、扇貝養殖苔筏,多采用大浮力浮標或玻璃空心浮球或硬質泡末塑料懸浮於海面,托浮住掛滿養殖牡蠣、扇貝的纜繩,使其懸浮水中。牡蠣等殼體及相關聯處既凹凸不平的表面,多是懸浮遊生物和小甲殼類動物的“聚餐處”。加上秋季牡蠣等貝類在采摘過程中難免破損,殘漏的新鮮貝肉都會刺激著黑鯛的覓食欲望,於是,這裏也便成裏黑鯛的“聚餐處”。

  因此,筏釣黑鯛應盡量圍繞以上釣點加以選擇,特別是那種養殖海魚的苔筏網箱,因其上部有寬達1米的木板搭架通道,更是便於釣友端坐在其上揮竿垂綸。當然,到這種苔筏網箱或魚排施釣,千萬不要將竿伸到養殖海魚的網箱內,只能沿魚排網箱外延規規矩矩下鉤,否則既有失釣德,弄不好還會被養魚的老板撬下釣臺。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