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遇有魚無口問題分析及對付方法 中國釣魚人網 釣魚中,經常出現窩中有魚,但就是很少有口甚至無口的現象,窩中魚星明顯、浮漂語言清晰,可就餌率和上鉤率卻極低,常常讓人感到一頭霧水,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有魚無口的現象發生,又怎樣從容化解,考驗著釣手的漁事綜合素質。
從垂釣實踐中看,“有魚無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目標魚錯位,小雜魚鬧漂
浮漂緩慢下沈1--2目或徐徐上送1--2目左右,有時出現點動或快速抖動,浮漂語言較為紊亂,多次提竿卻為空竿,這種現象表明窩中已是小雜魚的天下,目標魚沒有進窩;
2,誘餌優於釣餌,魚不吞鉤
當誘餌、釣餌不同一時,若誘餌的適口性強於釣餌,或者對象魚對誘餌有偏食性,魚會棄釣餌而不顧;
3,釣餌物理性差,魚兒無法就餌
釣餌太硬、太大或太黏,魚兒不感興趣或吞不進;
4,調釣關系運用不當,釣餌被隱匿
窩底淤泥厚積或雜草、樹葉等障礙物堆積,一旦釣目等於或高於調目,調低釣高主“釣鈍”,釣餌到底後會被水底雜物遮蓋,甚至會被埋掉,魚兒難以發現釣餌;
5,釣餌不對路,魚不就餌
用餌不當、餌料搭配不當或釣場對象魚因多種原因形成偏食性,目標魚對不對路的釣餌會置之不理;
6,魚身擦線,浮漂語言虛假
浮漂出現有力的“頓”感魚訊語言,但提竿卻無魚,大多為魚身擦線所致;
7,泳層判斷不準,魚兒上浮
窩中對象魚的活動特征明顯,但底釣卻無魚問鉤,說明魚兒上浮,泳層已經發生變化;
8,釣組搭配失當,魚兒不敢或無法吞鉤
魚鉤型號過大、子線線徑過粗,致使魚兒警覺不敢近鉤餌或吞不了鉤餌;
9,鉤餌未到底,底層魚發現不了釣餌
因調漂出現問題或找底不準,調高釣低且“目數差”懸殊太大,以至於鉤餌未到底,底層魚兒發現不了釣餌;
10,天氣原因,魚不開口
因天氣原因,氣壓低、悶熱、寒冷等因素,魚的活性不高,魚不開口,魚在窩邊逗留不就餌。
一旦出現“有魚無口”現象,首要的是迅速準確研判出是哪一種原因所致,方可對癥施策。根據多年的垂釣經驗,具體對抗辦法有:
1,加重浮漂吃鉛量是避開雜魚鬧漂的最佳辦法
換型號大、浮力大的浮漂,加重鉛墜,讓鉤餌快速到底,縮短釣組在水體中的“兩次鐘擺”時間,從時間上最大限度地擠壓雜魚搶食的空間;
2,充分運用浮漂的調釣關系化解部分難題
(1),浮漂語言紊亂時,調低釣高,主釣鈍,過濾虛假信號,抓實口、逮正口;
(2),浮漂語言微弱時,調高釣低,主釣靈,不放過輕口魚、滑口魚、涮口魚的就餌信號;
(3),窩底不幹凈時,調高釣低,調至“一餌輕觸底、一餌離底”或“一餌臥底、一餌輕觸底”狀態,便於魚兒發現鉤餌並方便就餌;
(4),魚離底上浮時,調高釣低,調至“雙餌離底”狀態,直至找到魚兒的就餌泳層為止;
3,給魚兒做份美餐
(1),必須遵循餌料配製基本原則:主攻餌+基礎餌+狀態餌;
(2),必須尊重魚的基本味型規律:冬春主腥味、夏主清淡味、秋主香甜味;
(3),必須尊崇“一方水土養一方魚”的科學道理:準確研判釣場魚兒的食物鏈;
4,釣法上要善變
(1),換釣位、找不同泳層布釣;
(2),走釣+逗釣,“死餌”變“活餌”;
(3),商品餌與天然餌混合使用;
5,釣組搭配要適當、調漂技巧要嫻熟
(1),要根據水情、魚情和季節及對象魚的不同科學搭配釣組,不能犯一些低級錯誤;
(2),調漂技巧要嫻熟,運用調釣關系得心應手,不能違背一些基本常識;
(3),在分別確定調目和釣目時“兩次找底”都要精準,不能在漁事細節上有所馬虎。中國釣魚人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