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製釣組釣線 (3)[圖] 拉扯張線

  基本 - 這是利用母線的乘流性(或水阻)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技巧是利起釣竿竿先的彈性左右舞動(在日本這種技巧叫“尖彈晃”), 讓母線離開水面, 然後蛇形地擺放於流頭,利用水面張力及阻力對母線的影響, 從而大幅減慢丹錐上母線乘流性藉此減慢丹錐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袕迤晡漸\效.

  環境配合 - 清勁至強烈的風, 海面浪湧中至大浪, 水表流向飄忽不定.

釣組,釣線,漁具,釣具

  晃誘配合 - 采用這種方法釣手對釣組的控製度很低, 所以根本沒有相關晃誘配合.

  備註 - 這種方法是香港磯釣中很多釣手教導新手的一種方法, 還美其名為 “圈竿圈線”, 但這種張線技巧根本與真正的[圈竿圈線] 技術發明者臺灣的李嘉亮先生所發明的技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李嘉亮先生所發明的圈竿圈線是一種活化丹錐(尤其是藻餌釣中長標釣法) 乘流性的一種突破性概念, 釣手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掌握, 而這種 “尖彈晃”, 只是一種將線蛇形擺放在水上任其自由飄流的一種簡單道系修正/張線技術, 所以如果再有釣手講及圈竿圈線技巧, 請先弄清楚是否就是李嘉亮先生所發明之圈竿圈線技術, 以免蒙混了讀者, 也曲解了原創者的理念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補購回前百多期過期但不過時的釣魚人雜誌細看其中玄妙). 說回這種尖彈晃技術, 本人覺得對釣組的操控性太少, 如非必要, 並不推薦使用. 反而於道系修正技巧中用來修改或延長丹錐軌跡時較有用也較常用到.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