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發現在太陽系中太陽、月亮、地球共同演繹了一個天文奇觀,同時也創造了地球上的生命萬物。月亮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裏。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億5千萬公裏。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亮到地球的395倍遠。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裏,月亮直徑約為3500公裏,兩兩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亮的395倍大。使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太陽和月亮的大小相差無幾。億萬年來,日月相伴,照耀著世間萬物,孕育了地球生物多樣性。月亮是地球的伴星,對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海潮、陸潮、氣潮)。月亮的最大引潮力為太陽引潮力的2.17倍。科學家們已經研究證實,月球引潮力不僅能誘發地震、火山噴發,而且對地球的氣候具有直接影響,最重要的是月亮的引潮力分別引領和遙控著陸地野生動物和水中魚兒的生物鐘。

  科學研究表明,每個物種都有各自“時間基因”的表達節律,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有和晝夜相適應的日鐘,有和潮汐相適應的月亮生物鐘,有和月運周期相適應的月鐘,還有和地球公轉、季節變化相適應的年鐘。正是這些生物鐘,使野生動物們能在大自然中正常地生活、覓食和活動。下面就月亮生物鐘(簡稱月亮時鐘)對漁獵遊戲的影響分述如下。

  潮汐是在月球、太陽對天體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月亮對地球上的海水有吸引力,人們把吸引海水漲潮的力叫引潮力,地球表面各地離月亮的遠近不一樣,所以,各處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出現差異,一般正對著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而背對著的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變小,離心力變大了,海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背對月亮那面跑,於是也會出現長潮。由於天體是運動的,各地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不斷在變化,使地球上的海水發生了時漲時落的運動,從而形成了潮汐現象。潮汐是非常守時的,它幾乎和時鐘一樣準,月亮繞地球一周是24小時50分鐘,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時50分鐘,一晝夜之間大部分海水有一次面向月亮,一次背對月亮,海水自然有兩次漲落(半日潮)。我們知道潮汐現象是月亮起主導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太陽的影響,在天體運動過程中,月亮、地球和太陽形成直角時,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漲落差距很小,這就是小潮,當太陽、月亮和地球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亮引潮力和太陽的引潮力齊心合力,引潮力就大,這就是大潮。每年春分和秋分的季節,地球離太陽最近,加上月亮的力量,就形成特大潮。但也不能忽視月亮每月繞地球公轉的月運周期中各有一次遠地點和近地點(二點距離地球相差50000公裏)對地球引潮力的影響。

  二、潮汐對海釣的影響

  掌握潮汐規律是海釣人的必修課,海釣者應具備一定的天文知識,對垂釣海域每天何時漲潮、落潮、何時滿潮、枯潮都應做到到心中有數。如每月農歷初一、十五地球、月亮和太陽在同一直線上,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相疊加,引潮力較大,使海水漲得最高,落得也最低,形成大潮。而每月的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時,月亮和太陽的引力正好相反,引潮力減小,使海水的漲落都不大,出現小潮。但由於海水流動時受各種阻力的影響,大小潮的出現要滯後兩天左右。即每月的初二、初三,十七、十八出現大潮;而初九、初十,二十四,二十五出現小潮。魚諺雲:釣魚不懂潮,等於瞎胡鬧。(潮動把魚釣,潮平睡大覺。漲潮退潮間,釣魚好時間。漲潮釣潮頭,退潮釣潮尾。潮高釣近,潮低釣遠。漲潮魚,退潮蟹。各位海釣愛好者只有把握潮汐,才能駕禦海釣。

  三、內陸潮汐現象

  月亮引潮力可引起陸潮,陸潮可以誘發地震和火山噴發,也可以引起內陸湖泊水位的漲落現象(有經驗的釣手在垂釣中會發現釣一段時間,釣目會上升和下降)。經美國海軍天文臺衛星定位觀測顯示,內陸湖泊平均漲落在2—5厘米,每天隨著月亮的升降自然漲落二次。

  科學家通過長期觀察和研究,證明江河湖海中的魚類生活覓食習性和繁殖功能,直接受到月亮時鐘的支配。比如,海洋中的魚兒覓食遵循著潮起潮落,江河湖泊的魚兒覓食遵循著月升、月降。在海邊,雀鯛鷺每天飛向海邊總是比前一天推遲約五十分鐘;牡蠣總是在漲潮時張開貝殼捕捉食物;招潮蟹總是在潮退時才從沙裏爬出來覓食;魚兒則常常在滿月前後完成產卵繁衍後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