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1世紀“海洋主題”歷史潮流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陽光、沙灘、碧海、藍天親近自然的渴望,海釣這一休閑體育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特別是海上船釣活動,因相對於岸釣或磯釣而言,其中魚率及海魚的個體大小多優於岸磯拋釣磯釣,而成為近幾年來頗受釣友喜愛的“玩法”。浩瀚的碧海,繃緊的釣線,掙紮的魚兒……還有什麽能比在大海上駕船揮竿垂綸更讓人興致盎然,因為幸福不過如此……

  那麽,如何實施海上船釣?船釣應具備哪些條件?怎樣才能釣得開心?在下海貓“玩海”三十余載,其船釣又多是每年海釣活動的“必修課目”,應《海釣》雜誌約稿,在此“誠惶誠恐”暫做一把“先生”,就海上船釣有關事宜做以淺談,以期能為諸位熱愛海上船釣的釣友特別是“初涉此道”的朋友做以參考。

  船釣前提

  海上船釣不同於陸地腳踏實地穩打穩紮的淡水釣,而是漂浮於海上風浪之中,脫離了自身重心支配的釣法。海洋無常,氣象多變;或晨出水平如鏡,暮歸則浪湧滾滾;或船行時悠然自得,船停時昏天黑地(註:船高速行進時,因慣性及視覺原因大多數人無暈船感覺,而船下錨泊停後,因浪湧不規則起伏,船只前後左右搖擺不定,暈船多在此時發生),所以船釣者首先要具備不暈船的身體“功能”。但有暈船“毛病”的釣友也不必灰心。因為很多人剛開始船釣時也有暈船現象發生,但經過幾次“歷練”,掌握了平衡後就克服了這重障礙,海貓周圍就有幾位這樣的釣友。對於真心向往船釣且暈船者,這裏有一方法,預防暈船有效率達80%以上。即在服過暈船藥後,切一片略大於肚臍眼的姜片,按在肚臍上,上敷一張麝香風濕膏粘牢,一般的風浪大多沒事。

  其次,船釣船釣,有船才能釣。在下所述之船,是專供咱釣魚人乘坐的釣魚船。海貓年輕的時候,多是借用養殖場的小舢板出釣。隨著旅遊業及休閑漁業的脫穎而出,目前的釣船與過去可謂有天壤之別了。其特征是釣船功能齊備。船一般都不太大,長十米左右,寬三米多點;配備雙驅動裝置;船上有固定釣椅及座位,船舷上安裝船釣支架,並配備有活水魚艙;夏季有遮陽棚等。當然,衛星導航系統是必備的。對此,釣友們在準備船釣時,應遵循以上原則來考慮,切記不可隨便找一條小船(特別是那種手搖擼槳的平底小船)就貿然出海,其隱患及後果,不經歷劫難大多難以想象。

  說到船釣,必然要說到駕船人(船長)。一個好的船長大多熟悉所釣海域的各種地理環境狀況。在不具備衛星導航條件的釣船上,一個好的船長絕對能趕上一臺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其熟練的駕船技術,在抓住釣點、找準魚道上毫不含糊。能遇上這樣一位船長,釣友除了有可觀的魚獲外,中大魚的機會也將大大增加。

  船釣季節

  這是實施船釣的重要因素,船釣活動在季節的把握上要較淡水釣復雜些。原因在於有些海區存在著海魚因水溫變化季節性洄遊周期現象,北方海域的早春及深冬的近海難以釣到魚。比如大連及山東的黃海、渤海的近海船釣活動一般都在“谷雨”(4月20日前後)到“冬至”(12月21日左右)之間進行。這段時間內,由於水溫適宜,食物豐富,且有些魚類正處於排卵期後需大量補充營養的“饑不擇食”階段,找準一個好的釣點,常常是鉤鉤不空。特別是每年的9月至11月的上旬期間,如黑  鲪等海魚正處於向深海遷徙的準備階段,為補充能量,儲備體能,往往是成群瘋狂覓食。每年的“小雪”節氣後,六線魚排卵“看仔”期結束,體能的極大消耗,急需“一頓飽餐”來補充,基本上是見餌就吞,此時正是大釣六線魚的季節。但遠海不同於近海,象大連海域的“圓島”、“遇巖礁”及長山列島的“海洋島”“烏蟒島”等遠離大陸20~50海裏以上的海域,因“水老”(水深)其水溫變化不大,基本上可以全年施釣。

  船釣天氣

  船釣除了要選擇好垂釣的季節,最重要的是要隨時註意天氣的變化。影響船釣的天氣因素主要包括風向、風力、氣壓、水溫等海洋氣象。風太大太小都影響船釣的效果,但大風大雨來臨前的一天和風雨過後的二三天都是出海船釣的最佳時機。但每年這種機會又不是很多,既要趕上這樣的天氣又要趕上好的潮汐,每年能碰上一兩次絕對稱的上是“點正”。船釣的風向也有講究,如大連地區的黃海海域,刮西北風和西南風,且風力在4~5級左右時,都是不錯的船釣機會。但船釣要求的安全系數要高一些,相對要對風力作出最佳判斷,當風力增強到6級以上,特別是南風或東南風,已出海的要盡快返回,沒出海的最好乖乖得呆在家中或改為岸釣,千萬不要貿然出海。特別是每年的十月份(農歷九月)前後,大連地區的沿海漁民俗稱“九月暴”,天氣狀況晝夜落差較大,風向風力常常飄忽不定,出釣前一定要認真聽取當地的天氣預報,未雨綢繆,為個人安全負責,為家人幸福著想,絕不可貪一時快樂而冒險。

  船釣潮汐

  船釣作為一種特殊的海釣方式,對於垂釣的潮汐掌握與選擇也有異於岸磯釣法。因為潮汐的變化及海流流速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海魚的活動規律。在下積多年之船釣實戰經驗,多選擇在每月的小潮汐時期出釣。之所以這樣選擇,其原因在於:每當大潮汐時期,由於海流的活動區域範圍較大,海流的流速較快、力度較強,船釣又大多選擇在水深20~30米以上的海域裏施釣(相對於黃海北部而言),特別是在遠離陸地的深海區,如大連海域的“圓島”“遇巖礁”等著名釣場,往往會因大潮期水深流急,正常的釣組匹配常常隨海流“漂”出很遠,難以“下沈”到達準確釣點,其中魚幾率可想而知,這是其一。其二,由於大潮汐時段海流的強勁,常常隨海流移動的魚群難以“駕馭”海流的強勢力道,多呈“散兵遊勇”狀,難以“集群”,出釣“戰果”可想而知了。所以,船釣的潮汐時段的掌握應盡量選擇在小潮汐時期出釣,即每個月的農歷初五到十二,或是農歷的二十到二十七期間的日期出釣。在這一小潮汐期間(又稱死汛期),因潮水落差較小,海流較緩,範圍較窄,以船釣垂直放線為例,僅百克的鉛墜便可帶動釣組準確“落於”釣點,且中魚時阻力小,魚訊反應靈敏,揚竿剎鉤後又便於輕松搖輪收線;其次,由於此段潮期的海面多呈流輕浪穩,隨海流四處覓食的海魚或停留於海流周圍,或遊弋於緩流之中,並且,能隨著海流四處覓食者多為“大家夥”,故中魚時必然“大”多於“小”,其中魚、起魚過程的刺激與“成就感”可想而知了。當然,在下以上所述僅以黃海北部的正常季節潮汐而言,相對於春季、秋季來講,由於地球的自轉與太陽、月亮的引力作用等,冬季的潮流活動相對要小了很多。而對於黃海中南部的海域來講,包括環渤海近海海域,因其地質結構不同,多呈岬灣沈積泥沙質地貌,灘平水碧,其潮汐的影響要優於其他海域,船釣潮汐的選擇與掌握就不是什麽大問題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