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酷暑難熬,給釣魚人帶來很多的麻煩,就連水中的魚也畏懼炎熱的日照,藏進深水或水草下。酷熱改變了水溫,也改變了魚的食性;鯽魚、鯉魚在春季愛食蚯蚓和紅蟲,一旦季節發生了變化,它們的覓食的傾向立刻改變。溫度帶來魚類食性的改變,並非體現在某一種魚的身上,而是所有的魚都有改變食性的習性。如草魚在春季食葷,到了夏季就喜食水草或是菜葉。有經驗的釣魚人知道釣魚要針對魚變化的食性。只有這樣出釣才不會當“空軍”。夏釣用餌有講究。筆者依多年實踐的體會淺談夏季用餌。

魚餌要有廣譜性

魚餌是釣魚的必備之物,釣友會針對各個池塘魚類的食性和習性配出行之有效的餌。有時候明知水裏有魚,釣的時卻沒有魚咬鉤,任憑你使出渾身解術,結果都無濟於事。大家都知道,釣魚受到的製約因素有很多,溫度、用餌、釣點的位置、深淺、PH值(水體的酸堿度)、都有很大的關系,況且魚類還有它的固有食性和習性。如果想要有所釣獲,除了要盡可能配出有針對性的魚餌,還要有符合池塘中各種魚的廣譜餌。因為,有時你刻意釣的魚並不理會你精心配的餌,或是因某天的氣候原因,魚而不咬鉤。你總不願意空手而歸?總得想一些辦法,釣一些其它的魚,這樣對自己也是個安慰。我們那裏有個粗養池塘,此塘長約180米,寬約90米,水深只有1.6米,南邊的位置略深一些(約有1.8米),魚塘裏的草魚、鯿魚、鯽魚、鯉魚多,特別是鰱鱅更多、不僅多而且個體大。平時塘主很少餵,就是餵也是針對草魚、鯿魚投放一點草,就這麽簡單。這個池塘開釣一天價每人60元。我們當地傳統釣的人去,一般都用小米打窩,蚯蚓、白蟲作釣餌,春季時也能上草魚、鯿魚、鯽魚、鯉魚。小滿節氣過後,溫度超過30℃,再想釣上就難了,原因是季節變了,魚的食性也變了,雖然裏魚很多,但是魚就是不咬鉤。我一直是用 “土臺釣”釣魚的,用餌一貫都考慮到霧化效果,所以,我的餌不僅上草魚、鯿魚、鯽魚,還上鰱鱅。在傳統釣的人眼裏我是高手,他們既羨慕又嫉妒。我自己感到好笑,我的餌中只是添加了一些麥麩,菜籽餅而已。正因為這些基礎餌擴大了誘魚範圍,我才比他們釣得多。其實他們只要將菜籽餅加面粉和成糟食,就和我使用的餌完全一樣。這是沒有考慮到魚餌的廣譜性才留下了遺憾。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