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加工的特點和對餌料性能的影響
現代餌料加工技術中,膨化技術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膨化工藝雖然屬於物理加工,改變了原料的外形、狀態,但是也可以改變原料中的分子結構和分子性質,並形成了某些新的物質,對餌料的性能有很重要的影響。
膨化,是以谷物、豆類、薯類、蔬菜等為原料,經膨化設備的加工,製造出適合魚類攝食的粉狀、片狀的半製品,最後通過一系列加工成為成品。
我們先說說膨化原理。當把糧食置於膨化器以後,隨著加溫、加壓的進行,糧食顆粒中的水分呈過熱狀態,顆粒本身變得相當柔軟。當到達一定高壓而啟開膨化器蓋時,高壓迅速變成常壓,這時糧粒內呈過熱狀態的水分便一下子在瞬間汽化而發生強烈爆炸,水分子可膨脹約2 000倍,巨大的膨脹壓力不僅破壞了糧粒的外部形態,而且也拉斷了糧粒內在的分子結構,將不溶性長鏈澱粉切短成水溶性短鏈澱粉、糊精和糖,於是膨化原料變得異常松脆。
膨化工藝對餌料的作用。
A:通過膨化工藝,原料中的不溶性物質減少了,水溶性物質增多了,一部分澱粉變成了糊精和糖。水溶性物質增加,實際上就使糧食的誘魚能力和速度得到大大的加強。
B:膨化工藝增加了糧食的營養。把食品中的澱粉分解為糊精和糖的過程,一般是在動物的消化器官中發生的。當動物把食物吃進口腔後,借助唾液中澱粉酶的作用,才能使澱粉裂解,變成糊精、麥芽糖,最後變成葡萄糖被動物吸收。而膨化技術起到了澱粉酶的作用,即當食物還沒有進入口腔前,就使澱粉發生了裂解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膨化設備等於延長了動物的消化器官。這就增加了對食物的消化過程,提高了膨化食品的消化吸收率。因此,膨化技術是一種很科學、理想的餌料加工技術。
C:膨化工藝它可以使澱粉徹底α化,誘魚性能穩定。傳統的食品成熟加工技術如烘烤、蒸煮等,也可以使食品的生澱粉即β澱粉變成α澱粉,即所謂α化。但是這些製品經放置一段時間後,已經展開的α澱粉,又收縮恢復為β澱粉,也就是所謂“回生”或“老化”。這些“老化”後的原料體形變硬,味道變劣,消化率降低。這是由於澱粉α化不徹底的原因。膨化技術可以使澱粉徹底α化,已經變成的α澱粉,經放置後也不能復原成β澱粉,於是餌料保持了柔軟、良好風味和較高的消化率,這是膨化技術優越於其它物理加工方法的又一特征。
D:膨化工藝還使餌料在水中的霧化能力大大加強,極大地提高了餌料的誘魚能力和競釣速度。大家知道,餌料的霧化效果,是區別傳統釣和競技釣的分水嶺。好的餌料在水中,從入水的一瞬間就開始霧化,加上釣手以一定的頻率拋竿,保持鉤和餌料輕微入水,盡量做到不驚魚,可以把魚迅速誘到水體的中上層,快速釣魚。然而,霧化又是一柄雙刃劍,一味地追求霧化,又有可能誘來大量小雜魚,或者使窩子裏的魚亂層,浮漂出現混亂信號。所以有經驗的釣手,會根據魚情,通過增減各種成份的比例和開餌的手法來合理地控製餌料的霧化程度。比如減小雪花粉一類的膨化原料、適度增加揉搓,都能減小霧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