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垂釣“拖釣”的浮漂的製作分為上層漂和下層漂這兩種,下面是製作方法。

  上層漂的製法:選用漁網上的圓形泡沫浮漂,要求中間有孔。用刀子將浮漂修成橢圓形,將孔內置入重量適宜的鉛墜,再用鐵絲將鉛墜固定住,上、下各設一環。上端與主線連接,下端連接腦線與鉤,腦線的長度視釣點的水深而定。為了使鉤餌能順利沈入設想的深度,在鉤子的上方可加設小咬鉛一枚或多枚。截取一段比重較大但小於海水比重的木桿,用電砂輪把兩端打磨成錐形,在兩端各鉆上一個小孔,一孔拴接主線,一孔連接腦線與鉤。

  製作這種浮漂的要點是,應充分考慮到鉛墜、咬鉛和鐵絲的重力之和,不能超過泡沫浮漂的浮力,以確保整體漂組(釣組)浮於海面。這種浮漂的最大優點是取材方便,並且由於木質自身的重量,可免去另行加墜。由於同屬上層漂,腦線上的咬鉛與鉤的設計與圖1完全相同。這還是一款純正的環保釣組。

  底層漂的製法:選用比重小於金屬而大於海水比重的橡膠塊、電木、硬質塑料棒和部分比重大於海水的木質,其形狀與重量只要便於釣竿拋投即可。這種浮漂的工作原理是“以漂代墜”或“以墜代漂”。因為漂子的用料比重略大於海水比重,在輕緩拉動力的作用下,配合揚竿動作,底層漂會呈緩慢、有規律地跳躍式運動,帶動鉤餌。由於這種浮漂本身沈入海底,故腦線上沒有設咬鉛的必要,其鉤子的連接實行漂後鉤。

  關於釣竿,由於種類很多,並不是很容易選擇。上佳的品牌是從異國他邦舶來的浮遊磯釣竿,分輕磯釣竿和重磯釣竿。浮遊磯釣竿雖精美絕倫,但其售價不菲,加之伸展後竿體過長,不宜拋投,岸釣使用時頗有不便,故不是很流行。在大連地區,釣友們多使用3米至3.6米的海釣拋竿替代,其實用性竟也毫不遜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