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各大型水庫都有不少以釣魚為生農民兄弟,他們迫於生計為魚而釣,在魚獲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由於他們對水庫的地形、水情、魚情了如指掌而創造出不少獨特有效的釣法,現將我看到的一些釣法整理如下以供釣友參考。
三岔湖農民的草魚探魚器
三岔湖風景區位於簡陽市西南,以三岔水庫為中心的風景區,距成都60公裏,是四川省擁有島嶼數量最多的人工湖泊,有113個島嶼,現已開發的有花島、鳥島、月亮島和天鵝山莊等。三岔湖蓄水達2.23億立方米,湖周長240公裏,南北長18公裏,東西寬7公裏,湖水總面積27平方公裏。三岔湖水通過東風渠引來岷江水,三岔湖形態秀麗,湖水清沏,登高眺望,猶如一個巨大的碧玉珊瑚,其西南湖汊迂回婉蜒,西北層巒疊嶂,東岸有玉帶般長堤十九道,將湖光水色裝點得十分壯美,若值冬春,島嶼附近聚居的數千只水鳥,此起彼落,使三岔湖充滿生機與活力。
以上是有關網站對三岔湖的簡介,但是那是過去的三岔湖。目前三岔湖可以說是面目全非,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利益集團都將黑手伸向三岔湖。自從三岔湖被大老板承包後又被小老板從大老板那裏分片承包實施肥水養魚,在水體中施化肥、雞鴨糞等,再加之濫發網箱證致使網箱養魚泛濫成災,水質迅速惡化,目前已接近4類水體。三岔湖現狀必須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及時整改,否則難逃20年前貴州紅楓湖由於水體惡化而引發導致魚蝦基本死絕的“紅潮”的命運。
體形與青魚相仿,吻略鈍,下咽齒2行,呈梳形。棲息於江河、湖泊的中、下層。為草食性魚夾。3~4齡成熟,4~7月繁殖,產漂流性卵.膜徑5毫米左右。生殖季節成熟親魚胸鰭條上出現珠星。大型經濟魚類,最重達70市斤,生長迅速,3年魚可達近10市斤。肉質佳,產量高,為我國優良的飼養魚類。
草魚雖然在靜水中不能繁殖,但是在有網箱飼養草魚的水域必定能釣上草魚。一方面是由於網箱可能跑魚;另一方面是網箱在飼養草魚的過程中要“翻網”,將草魚由小眼網箱翻到較大網眼的網箱中去,那些生長發育慢的小草魚便可從大眼網箱中逃脫,這是水庫草魚源源不斷的來源。
三岔湖農民釣草魚的方法如下圖所示:
事先將青草紮成捆,然後把一2米左右長的竹竿從草捆中穿過,竹竿下端通過一可調節長度的細繩連接於磚頭,將青草連同竹竿沈入水中,調節細繩長短使竹竿梢露出水面30厘米左右,草捆可在竹竿上滑動,也可通過滑動草捆調節垂釣深度。
在許多釣魚書籍、雜誌、網站上都有草窩釣草魚的介紹,三岔湖農民的釣法僅在類似釣法上加了一根竹竿卻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第一、露出水面的桿梢準確的指示出草窩的位置和深度;第二、起到了探魚器的作用!草魚進窩搶吃青草,可以看到桿梢晃動,下面的魚越大桿梢的晃動幅度越大,“不見鬼子不拉玄,不見桿動不下竿”,有的放矢釣草魚。
選嫩青草為釣餌,釣餌掛鉤有考究。看下圖:
穿草是以鉤為針從嫩青草的一頭象縫被子一樣將口線編織在青草上,再將青草的另一頭折彎以提高強度,再把鉤別在青草折彎處固定好。
從春天開始,來到三岔湖隨處可見水面上漂浮著一根根竹梢,這些竹梢或離岸7-8米或30-50米,這些竹梢便是標桿,有鯰魚標桿、鯉魚遠投標桿、大部分還是草魚標桿。農民釣草魚一般都要打下三個以上的草窩,草窩之間的距離相隔可達幾百米。
清晨農民劃船來到水邊(三岔湖只允許白天垂釣),先將標桿從水中撈出觀察頭天傍晚放下的草窩情況,一般晚上草窩都會被草魚吃光。換上新的草把再放入水中,依次換完草窩就點上一桿煙休息等待草魚進窩。當農民觀察到標桿晃動馬上將嫩草餌投向標桿,一般幾分中內便可中魚。如果進窩的是小草魚(3斤以下),往往可連釣幾條。一個窩子的魚釣完便轉移陣地,到其他的草窩繼續觀察,標桿一動就下竿,不動就到下一個草窩去觀察;中午要普遍巡視一遍各個草窩,需要的話換上新草把。下午是上草魚的高潮,只見農民來回穿梭於各個標桿之間,一會兒這個草窩起魚,一會兒那個草窩起魚,一天下來收回頗豐。傍晚農民收竿後各個草窩都要再換上一把新草捆以便續窩。
在不同的季節農民的窩子選在不同的水域,或遠或近,或深或淺,追逐魚道下窩。換窩十分方便,將標桿連同磚頭收入船上到新窩重新安好即可,新窩一般要連續續窩三天左右觀察到白天有魚進窩才施釣,如果三天不見有魚吃草便放棄另尋它地。
農民的草窩+標桿就是探魚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