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嘉興市首屆“五芳齋杯”全國釣魚大賽在我市馬家浜釣場舉行,來自全國的359名釣魚高手會聚嘉興,一決高下。

釣魚,在現今生活中已經是一種十分流行的休閑方式。在嘉興,我們身邊的釣魚迷也越來越多,他們頻繁地出現在湖邊、河邊、魚塘邊,而這也帶動了從釣竿、釣線到旅遊、休閑農莊等一條龐大產業鏈的發展。

全國釣魚高手競技嘉興

專業競技釣與我們平時在湖邊常見的休閑釣大不相同。前天上午,記者來到釣魚比賽現場時,釣場顯得非常安靜,選手們幾乎不作交談,雙眼只盯著浮漂。據嘉興市釣魚協會秘書長高顏明介紹,參加這次釣魚大賽的共有359名選手,來自全國各地,最遠的從吉林自駕過來,開車開了兩天一夜。“他們都是高手,每年輾轉全國各地參加比賽,有很多在業內已經頗有名氣。”高顏明告訴記者,嘉興本地也有90多名釣魚達人參加了本次比賽。

選手們精良的裝備也彰顯著專業風範。兩包一箱是每個選手最基本的裝備,其中,像羽毛球包一樣的斜背式包叫釣竿包,又叫“槍包”,裏面裝著釣竿和浮漂;像正常旅行包式樣的手提包叫魚護包,裏面有抄網、遮陽傘、網兜、盆子等;箱子叫釣箱,裏面有餌料、線組和釣鉤等,底部有4個輪子可推動,合上箱子,人可坐在上面,箱子四周的套管可插遮陽傘、架竿座等。

據介紹,本次比賽共分4場,每場70分鐘,手竿3.6米釣鯽魚兩場,按尾數計算成績;手竿4.5米混養魚兩場,按重量計算,最後按照4場比賽的總成績排名次。經過一天的比賽,來自浙江東陽的選手大有獲得第一名,來自浙江麗水的陳勇剛和江蘇蘇州的彭明華分別獲得第二和第三名,嘉興選手的最好成績是第24名。

如何才能成為釣魚高手?

看到這麼多釣魚高手雲集嘉興,很多慕名而來的釣魚迷都想向高手們討教幾招。但事實上,要真正成為一名釣魚高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要以為釣魚只是坐在那裏不動等魚上鉤,怎麼拋竿、什麼時候提竿,都是有講究的,而這需要釣魚者根據長年累月積累的經驗來判斷。”高顏明給記者簡單舉了個例子,“比如說什麼時候起竿,釣不同的魚,起竿的時間是不同的,競技釣比尾數的,比的就是快,釣的都是小魚,一般浮漂在水面上露三格,水面下兩格,稍微回上來一點就要立刻起竿,不然魚吃完餌料已經跑了,如果起早了,鉤還沒鉤上,也釣不到。還有,要判斷浮漂是被魚咬動的還是被風吹動的,這些都得靠經驗。”

除了要有經驗及專業的漁具外,餌料是高手們密藏的撒手鐧。在比賽現場,選手們並不是馬上就拿起竿子釣魚,首先要做的是拌餌料。第二場比賽開始之前,記者見來自張家港的選手陸妙東正在拌餌料,不時地用鼻子聞聞味道,用手試試黏度。他說:“這是我們的‘秘密武器’,魚兒咬不咬鉤,就看你的餌料吸引不吸引它了。”記者好奇地問他用的到底是什麼餌料,他卻笑著不說話了。高顏明告訴記者:“餌料是很重要的,專業釣手的餌料都是自己拌的,一般不輕易外傳。”

嘉興有多少釣魚愛好者?

當天上午,嘉興市民張學敏專門驅車20多分鐘,從市區趕到馬家浜釣場,為的就是一睹全國釣魚大賽的壯觀場面。他說:“我平時也喜歡和朋友一塊兒釣釣魚,但和專業的肯定沒法比,今天來開開眼界。”

張學敏到釣場的時候,釣魚大賽正進行到第二場,一位頻頻釣起大魚的選手吸引了他的註意。於是,他站到了對方身邊,一會兒打量其姿勢,一會兒觀察其裝備,一會兒又蹲下身研究其餌料。事後,他向記者感嘆:“專業的就是不一樣啊!”

張學敏告訴記者,他迷上釣魚不過一年多時間,有三四個釣友,平時常一起去河邊、塘邊垂釣,一釣就是大半天,有時釣得連吃飯都可以忘記。

事實上,現在像張學敏這樣的釣魚迷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每到周末、節假日,在很多池塘邊、河流邊,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記者從嘉興市釣魚協會了解到,我市釣魚協會成立於1987年,現有下屬釣魚協會14個,釣魚俱樂部13個,近期還有3個俱樂部正在審批中。全市釣魚愛好者數量已經超過3萬人。

垂釣熱催熱了相關產業

從釣竿、釣線、釣鉤、浮漂、墜錫、抄網、魚餌,到釣魚傘、釣魚椅、釣魚燈、釣魚防曬衫,再到旅遊、餐飲等,在嘉興,可以說垂釣已經催熱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

據市釣魚協會主席章昌江介紹,現在的釣具已經越來越細化,發展到今天,就是釣什麼樣的魚用什麼樣的竿子,長度、硬度包括用線、浮漂和餌料都更有針對性了。以競技釣為例,一般要帶3.6米、4.5米、5.4米三種釣竿,而每一種至少要準備硬竿和軟竿兩種,這樣算下來,參加一場比賽至少要帶6根釣竿。而事實上,選手們為了以防萬一,比賽時帶的竿往往遠不止6根。

普通的釣魚愛好者與專業的競技釣者,在釣魚裝備上的投入往往差距很大,最普通的可能只有幾十元,而貴的高達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對於那些專業的競技釣手來說,一根釣竿可能花費上萬元,專業的浮漂也要四五千元。

除了漁具,在嘉興,隨著垂釣愛好者越來越多,釣場、生態農莊也日益增多。據秀洲區洪合鎮李強生態農場負責人李強介紹,他原本是養魚的,近幾年看到垂釣越來越熱,於是也劃出了幾個魚塘來讓人釣魚,每天都會吸引很多釣魚愛好者,最多的一天有150多人。每年釣魚這一項可以為他的農場帶來10萬到20萬元的收入。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