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4日 北京 昨晚,北海南門臨文津街一側的水面上,閃爍著十多個發光魚漂,這裏的欄桿外,每隔幾米就有個坐在小板凳上的人,眼睛盯著水面上自己的魚漂。他們身旁的欄桿上,則掛著“保護環境請勿釣魚”的牌子。
昨晚7點多,天色已擦黑,文津街北側逐漸擺上了幾個小板凳,一旁不斷有騎車人到來,取出魚竿、掛上魚漂魚餌,將魚竿伸進欄桿大約十多厘米寬的縫隙裏,再將魚鉤甩進湖面。到了晚上9點,已經有十多個人坐在這裏,等著魚兒上鉤。水中或是發光魚漂,或是釣魚人用三腳架支起釣魚電筒照亮魚漂。
“這是雞肝,主要是想釣鯰魚。”一位市民拿著魚餌向記者介紹。而其他人的魚餌,從買來的的餌料到自製的“秘方”,都能見到。釣魚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將魚鉤下到水中部打算釣胖頭魚,有的則將魚鉤沈底,打算釣鯉魚鯽魚。“我還見過有人從這裏釣上個比巴掌還大的王八呢,估計是有人放生的。”一位釣魚人說。
“不是跟你吹,家裏的蔥姜蒜辣醬都準備好了,飯也悶上了,就等著魚下鍋了。要是釣不上來魚,今天晚上我就只能把蔥姜蒜炒豆瓣辣醬當主菜了。”一位中年先生跟看熱鬧的眾人說笑,旁邊圍觀的小夥子則調侃,“沒魚也好,光炒蔥姜蒜辣醬就行,省了料酒了。”這位市民面前的欄桿裏,三根魚竿帶著三個發紅光魚漂閃爍在水面上,“今天晚上就這一錘子買賣,咱這魚鉤大,釣上來就是大魚。”
和這些釣魚人聊天記者得知,其中不乏從家住北三環等地的人,騎電動車半小時來此釣魚。“我在這兒釣了六年了,曾經見過有人在這裏面釣出十多斤的大胖頭魚,那麼大的魚差點沒能從欄桿裏拿出來。以前白天都沒人管,現在不行了,只能等到晚上,白天城管隊員和保安轟我們,所以白天我偶爾會到筒子河釣魚。”就在路旁沿湖欄桿的中央,掛著一塊挺明顯的金屬牌子,上面寫著“保護環境請勿釣魚”,落款則是西城區城管大隊。
正聊著,旁邊閃著綠燈的魚漂動了起來,釣魚人起桿,一條將近一尺長的鯰魚果然沒有抵抗住雞肝的吸引力,成了“俘虜”。釣魚人麻利地將鯰魚摘下,放到旁邊自行車上的袋子裏。不過,臨近午夜時分記者離開,除了這條鯰魚,只有兩位釣魚人釣到了兩條一乍長的小魚,其他人仍然一無所獲。家裏已經備好蔥姜蒜的那位市民,還在跟遛彎的人們神侃,“釣魚嘛,心態要好,一晚上釣不上來也是正常的嘛。”
記者從北海公園獲悉,這種現象已經存在多年,最近幾年裏,趁著夏秋之夜的涼爽,來釣魚的人尤其常見。此前公園曾有不少次清理釣魚人的行動,城管也曾對此進行管理,但是時隔不久,就又會有釣魚人前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