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鰱魚以藍藻為食,投放適量鰱魚能有效控製藍藻,起凈化水質作用。

9月2日晚間,4名愛好釣魚的初學者來到西山水庫西側的水邊,撒下漁竿釣起魚來。其中一名孫先生說,3日淩晨2時左右,一名男子稱這片水域是他們承包下來進行養殖的,要釣魚需每人收取10元錢。孫先生等人表示理解,給了男子40元錢。可到了淩晨4時左右,正當他們沈浸在釣到4條大魚的喜悅中時,該男子再次出現,將他們的漁具全部沒收,理由是他們使用釣鰱魚的工具釣了鰱魚,並稱鰱魚在這裏是禁止垂釣的。

最終,孫先生等人交給對方150元錢,才要回了漁具。可他們覺得很冤枉,自己根本不知道鰱魚什麽樣,也不知道自己的漁具是釣鰱魚的專用漁具,更不明白為什麽此處不準釣鰱魚。

水庫裏專門養鰱魚

昨日,記者就此事采訪了這片水域的養殖戶。一位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承包水庫西側,就是專門養鰱魚的,她認為垂釣者釣鰱魚無異於偷東西。她告訴記者,鰱魚棲息於水的中上層,許多時候,垂釣者在往水中甩線時都有可能鉤到鰱魚。並且鰱魚是濾食性動物,釣魚過程中魚兒不是咬鉤,而是在吸食餌料時,不幸將鉤吸入口中,這樣才被釣上來。因此,釣鰱魚需要專門的漁鉤、魚漂以及魚餌。“而我們發現這些人所帶的漁具正是釣鰱魚的專用漁具。”另一名養殖人員說,他發現這幾名垂釣者時,他們已經釣上來7條鰱魚。

孫先生表示,他們根本不知道哪條是鰱魚,漁具也才買不久,根本不知道是釣鰱魚的專用漁具。在水邊苦等了4個多小時,直到昨日上午9時30分,在給了對方150元錢後,他們才要回了漁具。對此,養殖人員解釋說,這是賠償他們7條鰱魚的損失。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老垂釣者都知道不能釣鰱魚,養殖人員提醒垂釣者,多了解釣魚常識。

鰱魚具有凈化水質的作用

養殖人員說,來此處釣魚的人他們都會告知鰱魚不能釣,如果誤釣上來要及時放回去。“這並不是說鰱魚有多珍貴,與鯉魚、草魚比,鰱魚便宜得多,但在水庫中養殖鰱魚,主要是起到凈化水庫水質的作用。”那位女士解釋。

昨日,記者就鰱魚的這個作用采訪了一位魚類專家。專家證實,鰱魚確實有凈化水質的作用。專家說,鰱魚常見的有兩種,白鰱魚、花鰱魚,具有生長快、疾病少、不需專門人工投飼的特點,在天然的江湖中,最大個體可達到20千克以上,在池塘中,最大個體也為10~15千克。他們主要以藍藻為食,經研究表明,每條鰱魚每年平均能長3~4公斤,而其每長1公斤,需要吞食藍藻40~50公斤,一條鰱魚年平均能吞食藍藻150公斤。這樣,投放適量的鰱魚就能有效控製藍藻,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而此做法在國內其他地方已有先例,水質監測單位會定期對水體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測,保證水源地水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