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至少一年的釣齡。因為只有經過春夏秋冬四季的釣魚經歷,才能理解和體會到不同季節裏的不同魚情。

2.有釣獲多種魚種的經歷。咱們這邊常見的魚種有鯽魚、鯉魚、草魚、鰱魚、鱅魚、白條、豆豉。雖然都喜歡釣鯽魚,但單純的會釣一兩種魚是不夠的。野釣時哪種魚開口就釣哪種。競技比賽也需要打混養。

3.一年之中有30次以上的外出垂釣活動。紙上談兵是不行的,必須要多釣多練多總結,才能真正有提高。按照每年有9個月的垂釣時間,每個月釣3到5次,每年釣至少30次魚,否則不能算是標準的漁迷。

4.能夠熟練的調漂、上餌、拋桿、提桿、飛魚、遛魚、抄魚、摘魚。這一系列基本功動作雖然簡單但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密度池裏比速度,大家都在瘋狂上魚,最後的結果就是誰的動作快誰就贏得比賽。在大風天裏拋桿水平的高低對漁獲也會有不小的影響。

5.能夠根據天氣變化正確的預測當天或者第二天的魚情。魚情與天氣有密切的關系,我們都深有體會,雖然都說天氣和魚情之間存在一定的規律,但是很難掌握,總讓人搞不明白,否則也不會出現十釣九空的悲慘局面。

6.能夠對桿、鉤、漂、線以及其它釣魚用具的性能、質量、用途、價格、品牌有一定的掌握。熟悉硬件的性能也很重要,比如說拿出10支不同漂型的浮漂,能夠正確判斷出每種浮漂的特點和在哪種魚情下使用最佳,否則本想買根釣浮的漂子卻買成了釣底的豈不不爽,本想打截口換漂後反倒看不到截口豈不不爽。中魚後發現鉤子總在魚的喉嚨裏還不趕快換大號的鉤子豈不耽誤時間。想買太平洋手感好的桿子結果卻買了根不均勻的炮筒豈不郁悶。

7.能夠對餌料有深厚的研究。熟悉市面上一定數量的商品餌的性能特點,會合理正確的搭配,懂得不同魚餌的不同氣味、味道、狀態、成分、顏色在不同魚情下的合理使用。或者自己會製作餌料,簡單的比如香油白面、炒麩子、炒豆粉、蒸玉米面、酒泡小米、臭豆腐餌之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