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釣魚高手,至少要達到以下十個條件的要求:

    1.有至少一年的釣齡。因為只有經過春夏秋冬四季的釣魚經歷,才能理解和體會到不同季節裏的不同魚情。

    2.有釣獲多種魚種的經歷。咱們這邊常見的魚種有鯽魚、鯉魚、草魚、鰱魚、鱅魚、白條、豆豉。雖然都喜歡釣鯽魚,但單純的會釣一兩種魚是不夠的。野釣時哪種魚開口就釣哪種。競技比賽也需要打混養。

    3.一年之中有30次以上的外出垂釣活動。紙上談兵是不行的,必須要多釣多練多總結,才能真正有提高。按照每年有9個月的垂釣時間,每個月釣3到5次,每年釣至少30次魚,否則不能算是標準的漁迷。

    4.能夠熟練的調漂、上餌、拋桿、提桿、飛魚、遛魚、抄魚、摘魚。這一系列基本功動作雖然簡單但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密度池裏比速度,大家都在瘋狂上魚,最後的結果就是誰的動作快誰就贏得比賽。在大風天裏拋桿水平的高低對漁獲也會有不小的影響。

    5.能夠根據天氣變化正確的預測當天或者第二天的魚情。魚情與天氣有密切的關系,我們都深有體會,雖然都說天氣和魚情之間存在一定的規律,但是很難掌握,總讓人搞不明白,否則也不會出現十釣九空的悲慘局面。

    6.能夠對桿、鉤、漂、線以及其它釣魚用具的性能、質量、用途、價格、品牌有一定的掌握。熟悉硬件的性能也很重要,比如說拿出10支不同漂型的浮漂,能夠正確判斷出每種浮漂的特點和在哪種魚情下使用最佳,否則本想買根釣浮的漂子卻買成了釣底的豈不不爽,本想打截口換漂後反倒看不到截口豈不不爽。中魚後發現鉤子總在魚的喉嚨裏還不趕快換大號的鉤子豈不耽誤時間。想買太平洋手感好的桿子結果卻買了根不均勻的炮筒豈不郁悶。

    7.能夠對餌料有深厚的研究。熟悉市面上一定數量的商品餌的性能特點,會合理正確的搭配,懂得不同魚餌的不同氣味、味道、狀態、成分、顏色在不同魚情下的合理使用。或者自己會製作餌料,簡單的比如香油白面、炒麩子、炒豆粉、蒸玉米面、酒泡小米、臭豆腐餌之類。

    8.能夠重視釣魚的理論研究。不說別的,鋸個木頭師傅都告訴咱前腿弓後腿蹬。有了理論指導並且在實踐中去驗證理論,然後再對理論進行總結分析修正完善,這是做任何事情的普遍方法。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臺釣傳到大陸並流行起來是九十年代,這種科學的釣魚方法在大陸至今只有十幾年的時間,那麽之前的釣魚人祖祖輩輩釣了幾千年,為什麽不用這種雙鉤懸墜的快速釣魚方法呢?一是工具的製作工藝達不到,二是沒有先進的理論指導。當然,光有理論是不夠的,因為天氣是變的,魚是活的。但是不重視總結,不勤思考,不善於分析每次釣魚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對於釣技的進步提高是不利的。

    9.能夠在水庫、河流、湖泊、野灣等自然水域釣自然生長的各種魚,且收獲較好。釣魚釣魚,釣魚不是買魚,也不是比賽,是一項樂趣頗多、愉悅身心的休閑活動。押上錢在坑裏賭博,那不是釣魚的本質。十塊錢一斤,掛顆粒就狂上,那也不是釣魚的準則。只有在自然界才有釣不完的魚,才有意外的收獲與驚喜。也只有自然界的魚是魚的本性表現,魚坑裏的生口魚是餵顆粒長大的,是被馴化了的魚,所以釣接口;競技池裏的魚是已經變態的魚,不符合它原來的本性,鯽魚的水層變得很亂,有的起的特別高,有的在中層,有點在底層。野釣的學問才是最深的,魚要產卵、回遊、棲息、覓食、冬眠,魚的生理特點在自然水域裏才完整的表現,能夠根據魚的本身的習性結合季節和天氣,合理的選擇出行的時間,選擇釣位,正確的搭配魚餌,是釣魚水平的又一高度。

    10.能夠有良好的垂釣心態。垂釣,在局外人看來是悠閑的、輕松的,但我們漁迷都知道,其實釣魚時的心理活動非常復雜,喜怒哀樂全都有。野釣時收獲非常不穩定,人的情緒也隨之有很大起伏,而起伏的心態又會反過來影響垂釣效果,同學們還是要做到那句老話:勝不驕敗不餒。競技比賽由於每一場的時間很短,機會稍縱即逝,看到別人頻繁起魚自己容易著急緊張,心理一慌就容易出錯,結果是心理慌,手上忙,越忙越亂。

    總結:

    從以上十條可以看出,所謂的釣魚高手只不過是做到了一個釣魚人應該做的事情,都是基本功,釣魚人裏沒有神仙,別忘了姜太公的身份是丞相,直鉤子能釣到魚嗎?那是吃飽了撐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