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打包八大常識 剩菜儲存和食用都有講究
在外就餐時將剩菜打包,正成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習慣。專家提醒,打包剩菜不應疏忽食品安全問題,剩菜的儲存和食用都有講究。
1.打包的食物需涼透後再放入冰箱,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當中,食物容易發生質變,而且食物帶入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的凝結,促使黴菌的生長,從而導致整個冰箱內食物的黴變。
2.打包食物必須回鍋,冰箱中存放的食物取出後也必須回鍋,因為冰箱的溫度只能抑製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滅它們。如果您在食用前沒有加熱的話,食用之後就會造成不適,例如痢疾或者腹瀉。
3.剩菜保存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五六個小時之內吃掉它。因為在一般情況之下,通過 100℃的高溫加熱,幾分鐘內是可以殺滅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但是,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細菌就會釋放出化學性毒素,對這些毒素加熱也無能為力。
4.素菜不宜打包。因為在素菜製作的過程當中,一般用鹽比較少,做好的素菜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存放時間一長,菜裏面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自然界極易與胺合成亞硝胺,亞硝胺是強致癌物。
5.魚類食品中的細菌很容易繁殖,上面的大腸桿菌在20℃左右的溫度裏每8分鐘就能夠繁殖兩倍,在五六個小時之內一個細菌就會變成一億個。如此的數量足以導致腸胃不適。所以,打包的魚類一定要加熱四五分鐘再食用。但過長時間加熱,魚中所含的全價蛋白、魚脂和豐富的維生素等有益於人體神經系統的營養素就會失去營養價值。
6.肉類食品打包回去之後再次加熱,最好是加些醋。因為這類食品都含有比較豐富的礦物質,礦物質加熱之後,會隨著水分一同溢出。那麽,在加熱的時候加上一些醋,這些物質遇上了醋酸就會合成為醋酸鈣,不僅提高了它的營養,同時還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吸收和利用。
7.貝類、海鮮類的食品在加熱時最好另外加一些酒、蔥、姜等作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鮮,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殺滅潛伏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防止引起腸胃的不適。
8.富含澱粉類的一些食品如年糕等,最好在4個小時之內吃完,因為它們容易被葡萄球菌寄生。而這類細菌的毒素在高溫加熱之下也不會分解,解決不了變質的問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