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苗企向養殖咨詢服務商蛻變

俗話道:養魚養得好,不如品種選得好;品種選得好,不如養殖模式好。言下之意,模式要選好,魚也要養好,埋頭養魚之際還要擡頭看路。

養殖戶往往根據行情來調整自身的養殖計劃,但行情變化無常,有高峰也有低谷,養殖戶通常缺乏對市場變化的信息掌控,陷入跟風養殖,行情好時進入,低迷時退出,對行業於自身都是利空。

近年,發展勢頭較迅猛的苗企可分兩種,一種是專註於某個品種並在種源上有優勢的企業,如海南吉諾瑪、寶路;另外一種則是提供養殖模式設計服務,多品種齊頭並進的服務型苗企,像廣州德權、三水白金。

細看這些具備提供養殖模式設計服務的苗企,品種上雖有側重(羅非、鯽魚等),但也能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來調整產品,並具備影響客戶調節市場需求的能力。通過模式設計達到養殖戶利潤增長,自身品牌壯大,企業得到發展。

苗企根據自身所熟知的品種投苗量、養殖量變化,結合該品種市場環境變化對該前景進行預判,並對養殖戶在品種選擇,和養殖模式上適當建議,越發成為一種趨勢。養殖戶有錢賺,苗企自身也能在苗種銷量上獲得增長。

要大範圍改變養殖戶所養品種,另推新品種,在不同的技術、環境等條件下,不一定廣泛適用;而要改變養殖戶目前養殖模式接受新理念,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苗企深諳此道,從苗企推薦的模式均可看出,無論是羅非+鯽魚還是鯽魚+四大家魚,都僅是建議在當前養殖模式下進行品種間比例微調,適當增加一些價格穩定、前景較好且已入平常家的大宗品種,在技術、資金、可操作性上均有不錯的基礎。

同樣是推薦養殖模式,規模一般不大的苗企與大飼料企業集團,也有明顯差異。後者由於涉足產業鏈各個環節,所以相應的模式設計更註重細節,通過細節管理提高產量,同時帶動相關產品的銷售。苗企更多是從養殖品種的選擇和投放比例入手,利用自身對不同品種市場行情、投苗情況更全面的掌握,提出建議。前者以模式帶動相關產品銷售的意圖明顯,而相關技術指導也更為到位。後者則更多扮演市場信息管理者和咨詢師的角色,從應對市場行情的角度,確保養殖效益最穩定且盡可能高。

事實上,也可以明顯看到,大凡推出養殖模式的苗種企業,多是受羅非魚、草魚行情影響大的企業。諸如蝦苗企業,則很少開發養殖模式,因為在這一品種上,種苗質量和養殖技術服務才是核心。所謂“養殖模式”,實質上也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差異化策略,當養殖效益受市場影響比受苗種和技術影響更大時,苗種企業自然也要適應從賣種苗到賣信息、賣服務的轉變,他們不再是以單純種苗產品為核心的銷售者,而是能夠為養殖戶管理市場信息和提供行情預判的養殖咨詢服務商。

在溝通過程中,苗企都表達了對大範圍推廣特養品種的擔憂。一方面,特養的資金、技術要求高,產業配套不一定完善;另一方面,推廣種苗供應受限、養殖技術尚不成熟的特養品種沒實際意義,而較為成熟的品種養殖量爆發增長則極有可能導致商品魚價格大滑坡。

在當前草魚行情低迷,羅非魚後市成謎的情況下,苗企大多建議增加養殖品種,實行多條腿走路規避風險。所以,苗企多推薦混養模式,一種是鯽魚+四大家魚,利用不同品種間的生態互補性降低飼料成本,減少病害;另外一種則是羅非魚+鯽魚模式,雖然兩種魚生態習性相近,甚至有一定的競爭關系,但通過其中一種為主體,再適當搭配另一種來達到市場調節目的,也是已經過大範圍實踐驗證的可行之道。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