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變之前大風之後最適宜釣什麽?--鯽魚
一、鯽魚習性
體小口小,棲息底層,葷素皆吃,晝夜攝食,一日多餐,性情溫和,喜靜怕擾,文靜膽小,特別戀草,一有動靜,立即逃跑。適應性強,耐寒能力位居溫水性魚類之首(適合垂釣水溫4~32℃、攝食旺盛水溫15~25℃)。耐寒耐堿,既耐高溫,又耐低氧,生長緩慢,繁殖力強,多屬野生,很少放養。
鯽魚吃鉤,很有特點:見到食物,慢慢靠前,轉圈觀察,小心謹慎。或用身子蹭,或以尾扇,見無異常,先嘬後含,吞吞吐吐,反復多次。同伴被釣立即逃跑,過段時間再進窩點。
二、釣具
釣鯽魚普遍采用手竿,很少使用海竿。手竿要求軟而輕,細而韌富有彈性,竿尖柔軟。通常傳統釣法選用3~6米短節軟調竿,采用臺釣選用3.6~4.5米硬調竿。
釣線要細而透明,夏秋季節選用1~2號線(直徑0.16~0.23毫米),冬春選用0.4~1.0號線(直徑0.10~0.16毫米);腦線比釣線細1/3左右,長度在3~8厘米,過長反應不靈敏,過短離鉛墜太近,魚有驚恐感。
鉤要小而鋒利,條細、鉤門稍寬;水深鉤柄宜長,水淺鉤柄應短(如伊勢尼3~5號)。
三、選釣位、釣點
鯽魚膽小,喜歡在草叢縫隙或隱蔽物下的水域棲息遊玩。各種水體的草邊、草縫、溝溝汊汊、進水口旁、流動水域的支流、老河道形成的灣子、水庫的山嘴、水庫的淺水河灣當為首選。靜水體的增氧機、餵食臺、水庫周邊經常有人釣魚的地方及水庫養殖區網箱附近也是理想的釣位。除此之外,涵洞、碼頭沈船邊緣、下風角、島嶼兩邊、河道岔口、水淹草灘、亂石堆旁及水庫的中後部、水庫中部、水庫中上部等等。
在不同的季節釣鯽魚,選點選位都有所區分,基本原則應是:春釣淺灘,無草釣石頭旁,有草釣草邊、草間;夏釣陰涼,找樹陰、草窩處下竿,早晚釣近午釣遠;仲秋魚肥食量大,近岸便是好釣位,深秋時節魚紮堆,不釣淺水釣深潭(包括坑窪溝坎等地形復雜處),冬釣背風向陽岸,河灣草洞好下竿。
如果釣場的水草稠密,應選擇水草稀處做釣點較為適宜,或是臨近大片水草的明水區,餌鉤下在挨草的一邊會很得利。因為魚兒一出來必經過這裏,上魚高於別處毋庸置疑。在無草的水域垂釣,應選擇河岸的凹凸部位下竿方為合理。突兀部的前端是魚兒巡遊的必經之地,凹窩處滯留食物多,容易存住魚。找到凹凸部位就等於找到了魚道魚窩,在魚道和魚窩處下鉤焉能釣不著魚?在筆直的河岸上哪怕只有半米之差的凸尖或凹窩,也不能輕易放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