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溫季節如何讓釣獲的魚類保鮮、保活,是釣友們長久以來一直關註的話題。筆者經過長期的觀察與實踐,總結出一套比較有效的方法。

    魚類的呼吸器官是鰓,如果用重物壓住魚鰓,使之不能正常呼吸,就相當於堵住了人的口、鼻,結果只能是魚兒窒息死亡。因此,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攜帶的過程中,是不是只要不用重物壓住魚鰓,並為其保留一定的空間使它們能夠正常地鼓鰓呼吸,就能推遲魚兒的死亡時間並保持一定的新鮮度呢?筆者經過細心觀察後發現:在正常情況下,魚類即使是完全脫水(有時魚體甚至已經開始僵硬),只要不受到重壓,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裏都可以保持存活。那麽,應該怎麽在魚體之間保留一定的空間而又不使其脫水呢?下面的方法就非常地有效和實用。

    東北地區的釣友在外出垂釣時都喜歡用筐攜帶物品,這種筐多是由紙箱外的包裝袋編織而成,既方便又透氣。如果主釣的是鯽魚之類的中小型魚種,多數釣友都將魚放入魚護後置於水中,隨釣隨養。如果釣場的氣溫比較高,可將一塊重一些的石塊放入魚護後再將魚護沈入深水,既可使其避開強烈的陽光,也可讓魚兒呼吸到充足的氧氣。在準備回家的時候,到附近的人家要半筐餵騾馬的碎稻草,先在筐底放上一層(厚約3~5厘米),然後將魚背朝上、肚朝下依次擺在筐內,擺滿一層後再鋪一層草,將魚全部擺完後,將筐放入水中浸透,就可帶回家了。稻草桿是中空的,在吸足水分後,它會隨著汽車的顛簸而源源不斷地向外滲出水分,這就在較長的路途中為魚兒提供了供水保障。同時,這些碎稻草還可以讓魚和魚之間保留一定的空間,使它們能夠正常呼吸。用這種方法攜帶魚獲,即使經過兩三個小時的長途運輸,回家後倒在地上,也一樣可以保證魚兒個個鮮活,就像剛從水裏釣上來的一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