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武漢秋釣指南 告知你釣魚技巧
也有網友興沖沖帶上裝備,守了一天卻空手而回,這樣的境遇總能得到很多釣友的安慰,幫忙找原因、提建議:是地點選得不好,水流太急?還是窩子沒打好,魚不吃餌?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野釣的樂趣,就在於收獲成謎。有時釣到的魚自家吃不完,還能送給左鄰右舍;有時也會“龜了一天”,空手而回。怕對妻子不好交代,回程路上找個菜場買兩條魚,佯裝是自己的收獲,結果被妻子發現魚嘴上沒有魚鉤的傷痕,善意謊言頓時被戳穿,變成笑話。現在,有的釣場附近還有“精品漁場”,裏面的魚兒又肥又好釣,萬一遭遇“空軍”就轉往那裏,不怕回家沒有交代。
釣友都恨“電工”
釣友圈內,管用電打魚的人叫“電工”。一提起,人人都只有一個詞:鄙視。
張斌解釋,現在釣魚人群越來越年輕化,25~45歲的人特別多,大家釣魚要麽是和朋友一起熱鬧一下,要麽是享受遠離都市的喧囂,感受水邊的自然風光,很少在乎釣到多少魚,遇到小魚苗大家都會主動放生。
但“電工”就不一樣了,用電打魚本身就很不人道,還特別追求數量,大魚小魚都收。“電工”到處,往往水清無魚,生機斷絕。所以,現在很多釣友遇到尚未開發的野釣去處,都只小範圍內組織朋友去玩,不敢聲張,免得被“電工”盯上。
最受釣友們歡迎的,是大師級釣友:悟性高,看到別人釣大魚,就能研究出方法和魚餌的講究;情況熟,對各個水庫、江湖的魚情了如指掌;釣德好,能帶著釣友們四處釣魚,不在乎收獲多少,熱心為釣友解答問題。一般像這種資深釣魚大師,幾乎隔天就要到湖邊坐一下,沈浸在釣魚的世界裏。
春釣灘,夏釣淵,秋釣陰,冬釣暖:指的是季節、水溫和釣位選擇之間的關系,是人們多年垂釣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一般魚兒在水溫15℃~30℃最為活躍,當然也是垂釣的最佳時機,因此釣魚要看季節選擇水溫合適的地點。
夏季不釣東南風:夏季天氣炎熱,東南風會帶來大量水蒸氣,使大氣中水分增多,氣壓變低,造成水體溶氧量減少。魚兒在缺氧的情況下不愛進食和活動,上鉤率很低,因此刮東南風的時候不適合釣魚。
上午釣西,下午釣東:魚兒在水中遊動,對岸邊人畜的動響和倒影十分敏感。上午釣西,下午釣東,一是可以防止垂釣時人和魚竿在水中形成倒影,使魚受驚嚇而逃逸;二是冬天垂釣時,上午西邊光照充分,下午東邊光照充分,水溫相對較高,有利於魚兒活動和覓食,因而上鉤率較高。
早晚釣近,中午釣遠:一般天然水域的魚兒都比較機警膽小,它們為躲避人畜和其他動物的幹擾,白天都不到岸邊活動、覓食,只是在早晚光線暗淡,夜深人靜時才到岸邊來。
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夏季,尤其是中午,氣溫很高,水中嚴重缺氧,魚兒憋氣難受,大都浮於中、上層水體,吃鉤率極低。而日落後氣溫下降,溶氧量增多,魚兒霎時活躍,爭相覓食,容易上鉤。夏季雷雨前,烏雲密布,燕子低飛,空氣中濕度很大,氣壓很低,水中氧氣匱乏,魚兒難以忍受,紛紛浮出水面,無心攝食,自然不會咬鉤。5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