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垂釣比賽入門之臺釣競技「1、2、3」
一、競技垂釣比賽的五個關鍵環節
(一)準確判斷魚情,及時註意變化
作為競技釣手一定要註意綜合天氣、溫度、氣壓、風向、時間,魚塘的長度、寬度、深度和魚塘的水質、餵食飼料、塘底的大致情況,魚塘中魚的種類、大小、魚層等因素,分析判斷掌握對象魚的大小、食性、吃口、魚層以及大致的變化。這是提高釣技取得成績的基礎。
(二)掌握餌料特性,配製理想魚餌
對自己常用的幾種餌料應了解它們的原料、味型、粗細、霧化、纖維、顏色等基本特性,然後根據所釣的魚塘和對象魚的吃口來配製合適的組合魚餌。配製魚餌時先要針對魚情確定基礎餌或專用餌,然後選擇相應的輔助餌進行調整。應特別註重餌料的狀態,如松粘、軟硬、纖維多少及霧化程度與時間。這是提高釣技取得成績的前提。
這裏粗略介紹一下餌料常識。餌料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基礎餌,主要由原始谷物加工並添加廣普性促攝劑製成的,根據原料成分的多少、促攝劑的針對性和加工的精細程度又可分為兩種,有類似水之峰超級誘餌這樣註重原味的綜合餌,也有類似海獅屠龍刀那樣偏重狀態的精煉餌。另外,有時魚塘餵魚的顆粒飼料等也是比較有效的基礎餌。另一類是專用餌,主要是針對特殊魚種或特殊魚情而製成的,如羅非餌和各種拉絲餌等等。基礎餌和專用餌是餌料的主體。再一類是輔助餌,主要是用於調整餌料狀態、味型、顏色等等,有雪花粉、蝦粉、拉絲粉、白粉以及各種香精等,輔助餌有一些可單獨使用,更多的僅僅是添加劑而已。以上分類只是便於大家了解,現在各種餌料琳瑯滿目,綜合性能也越來越強,已經很難簡單去分類,需要釣手自己仔細琢磨了。
(三)正確選用配件,合理組合釣組
在基本掌握魚情,配製了比較合適的魚餌後,要從用竿、選漂、主線、子線和魚鉤幾個方面針對魚情和餌料及其變化來合理組合一副或幾副相應的釣組結構。還要預計魚情可能的變化,留下應變的可能性。這是提高釣技取得成績的保證。
由於浮漂在釣組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就簡單說一下浮漂吧。根據不同魚情,釣手往往會采取不同的釣法,釣底、釣離底或釣浮等,相應就會使用不同的浮漂。釣底時一般會選擇空心軟尾浮漂,魚訊大多出現在釣組穩定之後,相對來說魚訊比較準,現在有鱗影、聖人、蘿月和鬼手等品種;釣離底時會優先考慮實心長尾浮漂,由於漂尾行程較長容易逮住接口,目前有鱗影、競漂、千川和龍競等品種;而釣浮時往往會使用實心長尾竹腳胖體浮漂,入水很快立直行程又長,有利於及早把握魚訊和判斷魚層,主要有舞姬、醉仙等品種。需要說明的是浮漂的選擇是比較個性化的,針對相同的魚情不同的釣手按各自的習慣會有不同的選擇,而且,浮漂的製造商也在不斷改進不斷創新,浮漂的適用性因此不斷擴大,更不可能絕對化。
(四)了解調漂原理,優化釣組狀態
調漂時調整目數高低的出發點主要是兩點:一是調整整個釣組受外力作用(魚吃食)時的反應靈敏度,除極端狀態外,由於影響因素很多一般來說差異很小。二是調整釣組在施釣過程中的變化範圍,即釣底、釣離底和釣浮的選擇余地和用餌大小輕重的調整余地,調目高變化範圍大,調目小變化範圍小。另外,調目的高低還要受釣點的視線、有否走水及個人習慣等的影響。
垂釣時調整釣目多少主要在調整外力作用(魚吃食)於魚鉤的動作反映到浮漂上的時間長短,釣目低反映快,釣目高反映慢。釣目主要根據對象魚的不同吃口進行調整,以求比較準確的反映魚鉤進口的狀態。
(以上所述是對同一釣組和同一支浮漂而言,否則就沒有可比性)
根據以上所述,應該依據魚塘的魚情特別是對象魚的吃口情況和所用的餌料,參考自己的經驗來設定釣組狀態,並能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這是提高釣技取得成績的中心環節。
(五)把握有效魚訊,靈活針對應變
這是一個釣手綜合水平的體現,在漂象很亂的情況下能否把握住有效魚訊往往是取得比賽名次的決定因素。這就要求釣手在比賽中能采用適當的釣法,盡可能減少和排除無效魚訊,特別是比賽中浮漂有反應開始就應註意判斷有效魚訊,這也是以掌握以上四個環節(準確的魚情、合適的餌料、合理的釣組、恰當的釣組狀態)為條件的。靈活應變是根據魚情的變化有針對性的去變,要求釣手根據浮漂反應從以上四個環節特別是對魚情的綜合分析判斷後,在找準問題關鍵的基礎上去變而不是隨意亂變。這就是所謂的“觀漂識魚情”,人魚之間主要通過浮漂語言來進行對話。雖然和釣手參加比賽的時間長短和經驗多少有很大的關系,但要註意鍛煉這方面的基本功。這是釣手在比賽中取得名次的關鍵所在。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五個環節對每個釣手來說,不同時期應有不同的側重,而且是隨著比賽經歷和經驗的積累逐步提高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