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鯰和鱸魚 搓餌釣浮的線組選擇
釣慢魚盛行倒拉牛釣快魚看好極碳線。搓餌釣浮,提竿時魚一竄就把子線掙斷了。池釣用母線3號,子線2號應該很保險了,可是在按天收費的池塘跑一條大魚,要後悔好幾天。於是精選子線,3號母線配了1號金剛星。然而線徑粗細有序,強力顛倒了還是倒拉牛,1號“金剛星”的強力達到9千克,而3號尼龍線的最高強力是5.6千克。倒拉牛成為風景始於去年“光威釣王杯”比賽,獲獎的邱廷軍回來一宣傳,那些跑了大魚的人首先響應。從此線組脫出窠臼,搓餌釣浮跑魚的少了。子線軟了會絞麻花,提竿越快纏繞得越厲害。釣快魚的人改不了前沖習慣,選擇子線是另一個標準:柔而不纏,經得起折騰。極碳線問世後,它的快速切水特點首先被搓餌釣浮的人接受,繼而又發現它不易纏繞,而0.6號以上規格偏硬的缺點在釣浮時正符合子線挺直,魚訊真實的需要。
2.釣鯿魚兩鉤靠得攏釣鰱魚子線二八調。兩鉤差距2到2個半鉤高,但釣回鍋老鯉要放寬到4~5個鉤高,否則下挫2目是鉤不住魚的。這是川中名將邱廷軍對搓餌底釣線組的總結。
走出釣小魚怪圈, 懸墜釣組在混養池塘攻鯿狩鰱的手段越來越豐富了。琢磨“魚的泳層提高後,咬鉤動作還會一樣?”這樣的問題已有多種回答。比如底釣,不管兩鉤相差多高,鯿魚咬鉤以擡漂為主,換成搓餌釣浮,魚訊就復雜了。兩鉤相差3個鉤高,擡漂、下挫都中魚;降到2個鉤高,同樣信號中魚率降低一半,但年老和反應慢的人發現,漂尖快升快降,到再一次下挫,中魚率特高,有時魚還會把兩個鉤都吞進嘴。釣鰱魚,兩鉤靠近了漂尖搖晃加劇,魚漂下挫幅度不足會錯失提竿時機;拉大兩鉤距離,使魚咬上鉤或下鉤時避免上下兩魚有身體磨擦,漂尖的下挫幅度就增加了,這與南京釣手總結的釣鰱“二八調”是一樣的道理。
3.釣草魚都是伊勢尼,釣鯽魚偏愛新銳袖。浮釣握竿大多脫離支架,以肘為支撐,提竿都是後撤式,所以在魚外竄時容易形成拔河並因此而對鉤彎形成考驗。另外,搓餌釣浮對釣餌的要求是內硬外軟,就是霧化也要保持足夠的殘餌,否則頻繁裝餌會耽誤時間。
在釣餌為草、菜葉、螞蚱和蚯蚓時,串鉤用長柄短頸的丸せ是看不出問題的,但在手竿就很少有人用丸せ了,原因是它的鉤彎不夠強,在魚外竄時經常拉直,而且鉤柄長了也不適合搓餌。伊勢尼強度高,鉤柄短,適合搓餌,浮釣經得起沖擊,其內摳的鉤尖只要刺入,魚是不容易掙脫的,適合釣草魚。池釣以鯽魚為主,但搓餌釣浮都是飛魚,而且是強製魚回頭,鉤的規格應該比底釣增大1號,鉤條也應該粗一點。
4.釣半水不問調幾目釣變層一式長漂尖。同樣是釣浮, 拉餌1分鐘拋一竿已經慢了,而且看漂精確到半個黑格,所以中老年釣手覺得太累。搓餌釣浮把視力和體力上的弱勢群體解放出來,不管是初學還是掌握了調漂訣竅的人,只有加上兩顆餌的重量,漂尖還能浮出水面,怎麽調漂都行。
拉餌用小規格魚漂,遇大風就拋歪了,搓餌的魚漂一般不會小於3號,所以拋遠拋近比較自由。由於釣浮是泛指兩餌離底到水皮這樣一個空間,餌搓大搓小不會像拉餌那樣影響視目,因此有更多魚漂可以選擇,而且省掉了釣靈敏與釣遲鈍的麻煩,就是釣淺和釣深相差幾倍,也只須調整一下魚漂的位置就行了。釣浮是一個靈活的概念。有時候為了釣大魚或選定的對象魚,卻又不知道魚究竟在哪個深度,用加長漂尖的魚漂,一個深度一個深度的釣下去,漂尖上的刻度釣完了還可以移動魚漂的位置再探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