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對付「猾口魚」靈與鈍的合理應用
對釣輕口魚和猾口魚,到底是應該釣靈還是釣鈍,這個問題前幾年在釣界一直爭論不休。如今競技釣圈內的大部分釣手,通過多年的實踐,已接受了釣鈍的觀點,而“休閑臺釣族”至今是觀點不一。
特別是拜書為師學習“臺釣”的一些釣友,常問:當雙餌離底,餌的重量被浮漂平衡後,餌等於沒有重量,魚遊到餌邊時,浮漂都能感應到,這種“呼吸式釣法”是最靈敏的,此時魚吸餌入嘴應該是最省力的。為什麽這樣釣不到輕口魚和猾口魚呢?我開玩笑地回答說:你們那種“呼吸式的釣法”只能釣上“幼小無知”,我們雙鉤臥底釣的都是“老奸巨滑”。釣靈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片面強調釣靈正是忽略了它的缺點一面。
鯽魚吸餌時身體有多種角度,但身體垂直向上,在釣餌下方吸餌是幾乎沒有的。所以魚在吸餌時,餌和浮漂不是在同一垂線內運動。無論是釣餌懸浮或是到底,餌都是被魚吸動後,在移出平衡系統時托動浮漂的。
當餌和鉤被浮漂的浮力平衡後懸在水中,確實沒有自重。但是,在餌被魚吸動使其離開二力平衡的這條垂線後,鉤、餌的自重馬上恢復。並且因為線組被浮漂和鉤餌繃得很直,只要鉤餌稍一移動立刻托動浮漂下頓,浮漂浸入水中的體積隨之增大,水向上托舉浮漂的浮力也同時增大,並且在浮漂移動的瞬間,水對浮漂形成的阻力也很大,使浮漂對鉤、餌產生一種向上的拉力,造成餌在入魚嘴的途中又增加了阻力。如果魚的吸力小,不足以克服鉤、餌重之後又出現的反向拉力,那它只好順水推舟、棄餌另圖了。
而猾口魚,對線吊著的釣餌是極為敏感的,反復被釣的教訓,使它看見那根線就引起本能的警覺。即或為了生存的需要而覓食,它也不敢把餌真的吸入口中,只是吸到嘴邊立即吐出,通過反復吸吐,吃那些被它噴碎的渣子,也就是我過去說過的猾魚在“涮餌”。釣猾魚要用影子小的細線也有這個原因。猾魚對認為有異常的釣餌進行涮餌時,餌進嘴後連嘴都不閉,直接快速吐出。從水下拍攝的魚吃餌的片子中發現,猾口魚吃懸餌時的一吸一吐快達零點三秒,再優秀的釣手也很難釣到它。
如果釣得稍鈍一些,魚要等到餌入口的後期才能感覺到拉力的存在,這時再想吐餌,為時晚矣。如釣得更鈍一些,讓子線彎曲度加大,並離開釣餌一定距離,減少對魚的影響,使魚在整個吸餌過程中只能感覺到正常的鉤、餌重,等魚含餌調頭或擡頭牽動浮漂時才能感覺到這個阻力或額外的重力。在魚口亂、小雜魚多的情況下,這種釣鈍是卓有成效的。如今一些釣小滑魚的比賽中,釣手已發展到調平水釣四目或五目了。
當釣鈍,釣到浮漂沒有下頓或下滑(緩慢下沈)的動作,只剩送漂了,這說明已鈍到相當的程度了。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這樣釣。
但是,遇到浮漂下頓和下滑全都空竿這種特別情況時,就非得釣這“送口”才行。正像釣手之間開玩笑說的:這魚,點頭不算,擡頭算。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