鯿魚是團頭魴,三角鯿,刀鯿,北京鯿的總稱。因幾種魚的外形特征相似,食性習性相差不大。因此,民間約定俗成地把鯿魚、魴魚,統稱為鯿魚,也有人稱武昌魚、草鯿。

鯿魚體側扁,呈菱形,頭小,口小,自胸部至肛門間有明顯的腹棱。咽齒3行,齒細小,頂端略呈鉤狀,有魚鰾3室。分布廣,在靜水,流水中都能生存,以高等水生植物為主要食物,也食藻類及浮遊動物,食性與草魚近似,也存在著一定的季節性,會隨季節溫度的變化改變食性。不僅食素餌也食葷餌,既能沈底攝食又能在水的中上層搶食下落食物。此外,夏秋兩季時有也上浮水表層吞食花朵、草葉、菜葉等植物。鯿魚不僅可用手竿釣取,還可以用海竿釣。

鯿魚在20℃以下時主要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氣溫超過20℃時會食欲大開,浮於水的上層索餌,且活動範圍較大。一旦溫度低於5℃,他的活動範圍就會縮減,行動緩慢。集聚在深水區域或周圍有水草遮蔽的環境,夏季喜歡在有風浪處遊弋攝食,秋季轉入水體中下層活動。在一年中只有在春秋兩季中是釣鯿魚的最佳時機。因為20℃~30℃是鯿魚最活躍的時段,也是它的旺食期,喜食濃香型餌。冬季鯿魚潛入深潭背風處水域,但仍有索餌行為,這時傾向於腥型餌。鯿魚喜高溫,趨溫習性明顯,水溫越高越好釣,釣獲的前提是有風。由於鯿魚耐低氧的能力差,故使得它趨風習性也較為突出。特別愛在溶氧量高的地方。因此,選擇釣點必須抓住它喜歡出沒於風口處,有流水溶氧高的進出水口的習性。

釣點:鯿魚習慣在河床上有巖石的流水中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遊弋覓食。藏身於有水草遮蔽的地方,因此,釣點可選擇緩流,洄流的水域、開闊的亮水區和有挺水植物生長的淺水河灣,湖汊的水草豐盛處做釣點。

釣餌:鯿魚的食性較雜,既食水草藻類,也食水生動物和昆蟲。因此,施釣它不僅可素餌,也可以用葷餌。素餌主要有面食、自配糟食、商品餌、豆餅、菜籽餅、玉米。葷餌有蚯蚓、紅蟲、小蝦、蛆蟲、蚱蜢、蜻蜓。鯿魚為放養魚類,喜歡集群活動,不論盛夏、初秋、還是春季,只要能在釣點內,釣獲一條就能證明周圍還有鯿魚群體。在施釣中,如果魚群沒有受到大的驚擾。往往會連續上鉤。根據鯿魚喜歡集群活動的特點,可在上述釣點內拋投誘餌做重窩聚魚,使用拋竿施釣。

釣法:鯿魚既可用串鉤釣,也可用炸彈鉤釣。從施釣的實踐來看,夏秋季使用炸彈鉤效果較好。春秋季使用串鉤用蟲餌或“羊屎蛋”餌最佳。使用蟲餌則在每年的春冬兩季效果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