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釣是近年才才從國外引進的“泊來品”,我國海岸磯釣雖說開展得不大成氣候,但中國釣界“劍客”們的聰明才智與創造性思維,倒是甚為了得,他們很快觸類旁通,發現了磯釣竿的妙處,將它應用在淡水池釣中,成了一種特定的“製勝武器”。

磯竿,即內地釣客所稱之“手海兩用竿”。之所以說“特定”,因為主要用於寒水期。寒水,指0至15度左右溫度,在北方,是秋涼至結冰前、或春天開凍後那段時日。此節令,魚體各個調節系統基本處半休眠期,攝食欲望抑製,魚體發硬,體現在咬鉤上,就是行動遲緩、咬鉤輕、動作小。因此,以常規的海竿釣法(大砣、大食團、串鉤、看竿梢大幅度點動或聽鈴聲大作才提竿)顯然已不適時宜。有讀者說,即然如此,使手竿不就完了?事實上,手竿固是反應靈敏,但畢竟屬拋邊近釣,而這個時節,淺水更直接地感受天氣的冷寒降變,深水處則因“地氣”相對恒定,水體溫度略暖一些,所以魚兒都歸在深水處,手竿往往鞭長莫及。垂釣中我有過教訓,可謂切膚之痛,那年深秋一天,我隨釣魚班車前往一魚塘釣鯽魚,這幾年征戰養魚池,我全是3米6手竿,偶爾用用4米5的,海竿的事更是想也不再想。知道天涼了魚靠裏,我這天特地帶了根6米3的長竿,心想魚再靠裏,6米3竿也斷無問題了。可縱是6米3竿,這天也沒好使,除了竄丁子鬧鉤,一個“正經口兒”沒見著。而其他釣友則絕大多數都帶了海竿,帶漂打出近三十米,釣塘中間,都釣了30多斤大鯽。到了下午,一看實在不行了,一天交三十元,總不能光倆爪子回家,趕緊跟人借了根海竿,上上漂,這天算是釣了七八斤魚出來。所以說,某些特定情況下,海竿帶漂釣確實是致勝殺手鐧。在“海竿帶漂”釣法得到釣者青睞後不久,磯竿又被人們發現了,它竿體長、且輕細,彈性又好,比起粗笨的海竿,用起來煞是輕便應手。於是眾多釣客便紛紛改換裝備、置備磯竿,在深秋池塘的畫幅中便出現了一道“磯竿帶漂釣遠”的獨特風景。我也是在經歷了那一次結結實實的“走麥城”之後,專門買了一支4米5韓國龍城碳素磯竿,再上哪釣魚,是不再讓它離身的了。

這種釣法特色是即具海竿打遠特點,同時又有手竿垂釣的靈敏性。當然,磯竿帶漂釣,因墜小,畢竟不能像海竿大餌砣打得那麽遠(況且若真打那麽遠,基本上也就看不見漂了),好在一般池塘垂釣,打二三十米也就足夠。但即令這樣,若用手竿常用的漂,恐怕目力觀漂也相當困難,臺釣漂就更不用說了。況且即令有個好眼力,磯竿帶漂風線長,略微有風,小浮力漂就會被風線帶得沒進水裏不復露頭。所以磯竿用漂一般須使相對粗長一些的大漂。漂頭粗,在遠處目標明顯,釣者得以觀漂。浮力大,也就不會出現被風線帶進水中隱沒不露的情形了。不過這樣一來靈敏性必然受到影響,比之手竿釣的靈敏度就要遜色許多了。但這是沒辦法的事,綜合起來能得到最大的有利系數也就行了。當然,在有些不須打得太遠的情況下,還是可以使用純懸墜釣組的,只要用6號甚至8號以上的臺釣漂,鉛皮卷得重些,拋出二十米不成問題,且在這個距離上,目力好的人觀漂也可辦到。這樣靈敏性亦會保證較為理想了。下面說說釣具組合:

1,活墜組合。水冷魚沈底,應施底釣,所以可以使通心活墜。用花生米大小或是指肚大小的既可。輪上的線要細,寒水期魚上鉤後勁道小得多,2-3號主線、1-1.5號腦線,釣二三斤重的魚若釣技嫻熟當毫無問題。另水冷魚體硬,開口攝食也不會再有夏天生猛大張口的情形,嘴開得小,吸力弱,這一來鉤便必須也適時換小,池釣鯉魚一般使千又4號、伊勢尼6號、鯉鉤10-12號足矣。活墜是鉛墜落底,因此不能用長腦線,一般腦線十公分左右就可以,鉤組是雙鉤居多。當然抄網是必備的了,細線小鉤,半斤以上的魚都應用抄網抄起。同樣是活墜,墜與漂的配置又分兩種:(1)活墜死漂(固定漂)。因是短腦線“笨釣”釣組,所以上活墜時不必使用與懸墜釣組相對應的專用臺釣漂,漂適當可大些,不過漂雖可比手竿漂大,但在保證不被風線帶進水的前提下,還是越小越好,在目力可及的前提下,亦是越細越好。有人使的漂過分粗大,這樣魚吃鉤拉漂時須克服的浮力就大、嘴裏異感也就大,起疑吐鉤的概率加大,所以用漂以適中為好。因是釣點遠、水相對深些,漂下水線較長,投竿時,水線在竿梢前垂懸常達兩三米,用固定漂,磯竿便須長些,竿短了無法拋鉤。據我個人經驗,買根4米5磯竿,這個長度到哪兒都夠用了。(2)活墜活漂。在水過深的情況下,如用固定漂,拋投時垂線太長,很是不便拋投,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便喜用活漂。活漂安裝法與臺釣相似,只是漂座不被兩個太空豆擠死,只裝上面的太空豆,靠調整它的截止部位來調定漂位。而漂下面不裝太空豆,拋鉤時,使插在活動漂座上在浮漂能滑落至鉛墜處,縮短竿梢垂線,便於拋鉤。魚線上的太空豆在竿體導眼中可以穿行自如,於拋竿無礙。而入水後活動漂順著魚線上浮,至太空豆處被限止。若想拋投時讓太空豆在導眼間穿行自若,就須盡量使用小號太空豆,而且拋投前,最好撩點水把太空豆打濕(這是很管用的小經驗)。否則因為太空豆偏大或外表幹澀,拋投時,它在一連串的導眼中層層受阻,往往最後的結果就是太空豆在魚線上“串位”,導致調校好的“調目”“釣目”發生變化。這裏又有一個很管用的小經驗,就是若一粒太空豆容易串位,那麽就穿上兩粒,兩粒之間不要留空隙,讓它們緊挨在一起,兩粒太空豆的緊澀度遠大於兩個單粒的相加之和,這樣基本可保證不再串位。當然,磯竿的導眼普遍很小,就是最小號的太空豆恐也難以穿行其間,因此若用活漂,通常就不能使磯竿了,而該用導眼較大的海竿。為使活漂在魚線上滑動自如、上浮順暢,插漂的漂座孔眼則應相對大些,使用一般的臺釣漂座不行,膠皮的,孔眼又小,滑行較澀,拋鉤入水後常出現魚漂上浮至半道便澀在那裏不出水的現象,因此須備專用漂座,金屬的孔眼,比臺釣漂座孔眼大,上下走漂很滑暢,市場有售。空心活墜釣組因鉛墜較大,可以拋遠,多用於釣鯉魚。筆者使空心墜配活漂,往往能拋四十余米開外。一次初冬節令外出釣魚,到釣場時,水面已完全被薄冰封死,我們只好先開冰,找來一根一米多長的木樁子,攔腰用尼龍繩拴上,拋至塘心,它一落水便砸破冰面掉入水中,我們再用繩子往回拉它,這樣就破開了一溜冰面。如是反復,直至冰面全被破開,碎冰被風吹至下風一半,我們在上風一半開始伸竿施釣,碎冰易化,不久後基本化盡,全塘皆可拋竿了。此塘是鯉魚塘,秋天魚價奇低賣不上價,塘主一直沒打魚,到結冰了,成魚再養在塘裏也不是個事,幹脆放竿算了,因我們去了二十多人,講好算團體優惠,以竿論價,每人一竿、三十元。水體很冷,魚基本已都歸至中央,所以我們采用的就是磯竿帶漂釣,拋遠,打出三十幾米(接近塘心了),顆粒面為釣餌基料,兌少許精餌(“荒食”“天下無雙”“南極蝦粉”等,各取所好)。天本來就短,車到釣場已九點多,破冰又花去了很多工夫,所以這天垂釣時間也就小半天,我釣了三十多斤魚,而個別幾個用手竿釣近的人,則釣個一兩條魚,基本了無收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