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漂調的是什麽?調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說,調4釣2比調5釣3靈敏,是因為調4釣2比調5釣3的剩余浮力小。

    這些說法對嗎?

    剩余浮力的說法,在釣界有爭論。嚴格說來,剩余浮力一詞並不科學,我覺得用剩余承載力或剩余漂尖比較好理解。

    垂釣中,釣組的水線長度、腦線長度、漂尖粗細、釣點水深。。。。等諸多條件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根據釣組調目釣目的多少(剩余承載力多少)來判斷釣組的靈敏度。如果別人調5釣3釣了條魚,你就趕緊去調5釣3,說不定你還是釣不上來。

    我們假設魚拉餌鉤後,作用在浮漂上的垂直下拉力,等於漂尖1目的承載力(或1目漂尖入水後的浮力)。這時,調5釣3只能入水1目,漂尖露出水面2目。調4釣2只能入水1目,漂尖露出水面1目。調3釣1只能入水1目,漂尖露出水面0目。

    我們假設魚拉餌鉤後,作用在浮漂上的垂直下拉力,等於漂尖2目的承載力(或2目漂尖入水後的浮力)。這時,調5釣3只能入水2目,漂尖露出水面1目。調4釣2只能入水2目,漂尖露出水面0目。調3釣1全部沈於水中。

    我們假設魚拉餌鉤後,作用在浮漂上的垂直下拉力,等於漂尖3目的承載力(或3目漂尖入水後的浮力)。這時,調5釣3能入水3目,漂尖露出水面0目。調4釣2全部沈於水中。調3釣1全部沈於水中。

    釣魚人都知道,觀察漂尖的沈浮是以水面為參照物的,漂尖入水以後,它下沈的準確目數是很難觀察。不管是調5釣3,還是調4釣2、調3釣1,漂尖在水面以上,同樣大的力總能拉沈同樣距離的漂尖。一旦漂尖全部入水,釣組處於水面以下,靈敏與否就無從談起了。

    不可否認,在一定範圍內(小於露出水面的漂尖長的承載力,大於露出水面的漂尖短的承載力),同樣大的力,能將露出水面目數少的漂尖全部拉入水中,而露出水面目數多的漂尖只能部分入水。這只能說明這個力過大,不適於分析靈敏度,這與釣組的靈敏度無關,不能說明漂尖露出水面目數少的釣組靈敏。

    在我們評價一架天平的靈敏度的時候,是要看它能否秤量出很輕很小的東西,如果加上一個大法碼它的一端上了天,能據此就說它的靈敏度高嗎?

    不過,也有不少人是將漂尖是否全部入水作為是否提竿的依據,漂尖露出水面目數少了,全部入水的機會就多,就更易提竿獲魚。這也只是個看漂方法問題,也與釣組靈敏度無關。

    調5釣3、調4釣2、調3釣1的主要區別是,它們的鉛墜依次增加了相當於1目漂尖承載力大小的重量。--這與釣組的靈敏度沒有關系。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