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我國釣魚人常釣的魚,發現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水溫條件,可分為暖水魚( 30℃~50℃)、溫水魚(15℃~30℃)、冷水魚(4℃~15℃)。它們的趨溫特性表現得非常明顯,對水溫的變化都表現得極為敏感,這是所有變溫動物的屬性。魚在感受到生存水域水溫有變化時,除了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水溫,就只有被動地適應變化的水溫。在適宜的水溫環境下,它們才能自由自在地覓食、生長、繁衍。而一旦水溫不適宜,則立即出現食欲降低、活動減緩、生長停止的現象,甚至死亡。

    在現有的魚種中,我國土生土長的四大家魚以及鯉、鯽、鯿、魴、鱧、鱔、鰻、等,都屬於溫水魚。而從國外引進的羅非、鯪魚、埃及胡子鯰、淡水白鯧、地圖魚等就屬於暖水魚。在高原地帶,還生長著很多冷水魚,如狗魚、哲羅魚等。晚冬時節,暖水魚在兩廣地區可以釣到外,其余地方很難釣到。而溫水魚大多數都處於冬眠或半冬眠狀態,除鯽、鯉、鯿在水溫適宜的情況下略有攝食外,其余的早就各歸其位,不見蹤影。所以晚冬季節,還是以鯽、鯉作為主要的垂釣對象。北方的釣友除了冰釣之外,還可以在大棚裏享受一番釣魚之樂。南方的釣友,溫度相對要高一些,則可以在野外或養魚池中過把癮。

    晚冬釣魚,不管是在什麽情況下,都要註意溫度。這個溫度當然指的是水溫,在水溫4℃以上時,魚的攝食情況相對要好一些,當然是越高越好啰。晴天,在風小的情況下,魚感到舒服,人也舒服,選擇這樣的天氣最好。

    晚冬的魚,是以趨溫為主,所以在選擇釣點時,就要選水域中溫度可能最高的地方,或者是魚容易保暖的地方。比如深水、背風向陽的地方、水底有凹窩的地方、水中有障礙物的地方等等。晚冬不釣流水、不釣風口。因為流水、風口的水會產生冷熱對流,水溫變化迅速,魚會感到極不適應。

    冬季釣魚,餌料的選擇與夏秋時節完全不同。夏秋時節,氣溫高,魚開口大,食量也大,體力消耗也大,所以經常是饑不擇食,葷素通吃。但冬季水溫底,魚口極為挑剔,高蛋白、腥、色紅、鮮活的餌料才能讓其大開尊口。因此,紅蟲與蚯蚓則是這個時候讓魚開胃的好餌。兩餌中,號稱“葷餌之王”的紅蟲是最佳選擇。為什麽呢?因為紅蟲有全部四大優勢:最腥,富含動物蛋白;最紅,體色紅潤,鮮艷奪目;最活,在水中蠕動誘食;最小,小得恰到好處,魚開口小,可以順利吞食。

使用紅蟲時,多用捆紮法上鉤。將4~6條紅蟲用細紅線捆紮成小把再掛鉤;使用蚯蚓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