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釣魚用踩灘渾水釣法技巧
溪流一般水淺而流急,溪流中的魚一般體形皆小,我國各地溪流皆有,日本、朝鮮也有。魚體長僅10厘米,生殖季節色澤鮮艷,燦若桃花。 香魚為我國浙江、福建、臺灣沿海山區溪流的特產,日本也有。馬口魚為暖水性溪流魚,我國西南山區、越南、日本南部皆有,體長僅16厘米。 鰍也稱石虎魚,產於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貴、江蘇、浙江地區,體長僅10厘左右。 我國亞熱帶地區有外口 、中華爬巖、溝,皆是垂釣對象。此外,在溪流下遊和江河交界處還有一些較大個體的溪流魚和江河淡水魚。如銅魚,也釣稱尖頭棒,體長可達40厘米。棒花魚,體長13~16厘米,平時生活在江河上遊,生殖季節必至淺水急流的溪流中生活。當然,在桃花開後的漲水季節,鱖魚、鲌魚、鮎魚、鯉魚、鯽魚等也逆流而上入較大溪流覓食和尋找新的居住地,這時候,這些魚類也可釣到,故唐代詩人張誌和在枟漁父枠詞中雲:“桃花流水鱖魚肥。”
水域中有什麽魚類,人們就會根據它們的生活習性,研究出釣取它們的方法。 世界上有溪流釣法數十種,其中以日本釣法為多。 日本的釣者喜歡趟水釣。我國溪流釣法也較多,踩灘渾水釣則是其中之一。
一般溪流水經草根、石沙、樹根過濾,都清澈見底,以至遊魚可數。山民們在溪流邊淘米洗菜,汰碗滌物,這段渾水順流而下;山洪暴發,把植物種子、陸上昆蟲等動物的屍體、泥沙沖下,水也較渾濁,這都給溪流魚類造成一種條件反射:水渾必有食可吃,於是紛紛來聚,搶食進餐。
小編正是根據溪流魚的這一生活特點,發明了踩灘渾水釣。用一根長3~4米的輕軟溪流釣竿,線長與竿長同,細線。鉤用朝天鉤、臥鉤皆可,但要小,浮標單子、散子皆適應。 餌用溪蟲、紅蚯蚓或昆蟲、蛆、米蛀蟲等動物性活餌;在有人家的溪流邊,米飯粒、面粉團也可。 釣時,揀溪流轉彎處突出於溪流中的淺灘為立足點,赤腳或穿膠靴,在淺灘處不斷原地踏動,使泥水順流而下,溪水變渾,溪流魚就會成群結隊而來,鉆入渾水,左察右看,尋覓食物。這時,將鉤餌拋入溪流,順流淌下,只要見到浮標快速下沈,或停留不動,或左竄右走,皆可提竿。溪流魚雖小,吃食卻很兇猛,基本上釣一條,速度很快。 一邊釣,一邊踩,可以在一二個小時內釣上七八十條。 溪流魚雖小,但肉嫩味美,幹烤、鉤油炸、煮湯,皆堪稱美味。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