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水底開花」,讓你釣好草魚
垂釣有很多種釣法,但往往實用的甚少。其實在釣魚愛好者的經驗中,只要魚獲豐富,不管什麽釣法都是好釣法,可他們卻忽略了一點,好的釣法才是最重要的。本期漁樂圈,本報將為廣大釣魚讀者介紹一種新的釣法—“水底開花”。
所謂“水底開花”,就是讓鉤餌在水底中自然漂浮,實現離底的狀態。采用這種釣法,鉛墜躺底、子線上延,鉤餌漂浮,加上釣餌主要采用爆玉米花,因此爆米花和線、墜結合在一起就像一株植物的花、莖和根,所以被很形象的命名為“水底開花”釣法。
降低子線對上魚的影響
在一般垂釣過程中,眾多釣魚愛好者經常會用到“離底釣法”。尤其在比賽中,此釣法在魚情普遍不好的情況下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效果,備受釣魚高手青睞。但同時,由於離底釣法在調漂和餌料狀態的控製方面要求較高,要熟練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因而新手一般輕易不敢涉足。
很多釣友都會問釣底和臺釣有所不同呢?其實還是要從魚的就餌方式解釋。眾所周知,臺釣法是根據鯽魚的“吸口”研究出來的先進釣法,正因為鯽魚的就餌方式是吸,臺釣子線在上,鉤在下的搭配對於鯽魚的吸食不會造成困難,因此臺釣無論是底釣還是浮釣白鯽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遇到鯽魚輕微離底的時候,如果熟練掌握了臺釣的抓底釣接口技法,收獲將更加可觀。這種釣法應用在浮釣鰱鱅上面效果同樣明顯,因為鰱鱅的就餌方式也是吸。
然而草魚的就餌方式是“吞”,這種就餌的方式是“魚動餌不動”,因此子線對草魚的就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據此,就產生了一種新的釣法,既可以實現離底,又能降低子線對魚兒的影響而增加漁獲,這就是“水底開花”釣法的由來。
“水底開花”是在傳統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墜、線在下,鉤、餌在上的釣法。因而熟練掌握傳統釣法和跑鉛釣法是掌握“水底開花”釣法的前提。
在餌料方面,考慮到玉米是垂釣草魚的重要餌料品種,為了達到讓浮漂漂浮的目的,就會聯想到爆米花。通過對爆米花進行掛鉤下水試驗發現爆米花擁有浮力大、吸水後易軟化抱團利於魚兒就餌的特點,從而成為了“水底開花”釣法中餌料的首選,為“水底開花”釣法的產生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可能性。
釣法實踐的“五項總結”
“水底開花”的創造者,釣友林海飛為釣友們總結出了不少的實戰建議。廣大釣友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天氣加以調整和改進。
(一)浮漂:建議選用尺寸稍小,自重稍重的巴爾杉木綜合漂,以過濾虛假動作。
(二)調漂方法:首先掛重墜找底,找到底後將浮漂向下拉30厘米,然後裁剪鉛片,直剪至鉛墜能順利將浮漂拉黑,但下沈的幅度不算太快為宜(根據水深和塘內小魚多少可適當作出調整,如在小魚較少的深水,鉛墜可輕些,以確保爆玉米花在下降的過程中不至於脫鉤;如在小魚較多的水體或者較淺的水體,鉛墜都可重些),然後雙鉤掛玉米花反釣若幹目。
(三)拋竿:此種釣法,如鉛墜過輕拋投會有一定難度,可通過適當增加鉛墜重量或者側向拋竿的辦法解決。拋投時以定點、非滿竿拋投為主。拋竿時不要拋滿,要確保水線在水下部分處於垂直狀態,否則起竿時鉤餌容易呈V字形軌跡運動,人為造成脫鉤跑魚。
(四)漂相和起竿時機:由於爆米花本身有浮力,因此在漂象上會有多種情況出現:黑漂、頂漂、抖漂,遇到以上情況均可起竿。起竿時盡量向前送竿然後再起,以避免鉤餌的V字形運動軌跡。
(五)如遇到起竿放空或者鉤身跑魚的現象,可考慮將活動鉛墜鎖死,以降低鉤餌呈V字形軌跡運動的機會,另外浮漂的釣目也可以稍微高一些,以捕抓死口。
淺水區效果比深水區更佳
不過,“水底開花”也不是時時刻刻都能采用,由於這種釣法是以“離底”為基礎進行研究得出來的新釣法,因此如果魚沒有離底,則可能用臺釣和傳統釣的效果會更好。而在草底、泥底、腐殖質底等釣場會更加適宜采用“水底開花”。當然,這種釣法對於池塘密度也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在密度比較高的養殖塘或者競技塘,更能體現它的效果;它在淺水區垂釣效果比深水好。
與此同時,筆者並不建議釣友在晚上使用這種釣法,白天使用釣友更能體會它的原理。不過,“水底開花”仍在研究階段,除了鯉魚和草魚適用於這種釣法以外,其他魚種的實踐效果還有待廣大釣友發掘。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