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名稱:太白山
  山峰高度:海拔3767米
  是否為未登峰:否

  山峰介紹:太白山我國著名的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我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太白山作為秦嶺山脈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條件就更為獨特,它那高聳入雲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給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為中外科學家和文人學士所向往。

  太白山的主體由規模龐大的花崗巖體組成,地質學家稱其為“太白花崗巖”。太白花崗巖在漫長的地質發展史上,幾經構造變動、斷層,節理十分發育,它們在各種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勢崢嶸的險、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區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千姿百態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一個個高山湖泊,碧波蕩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當地老人都稱其為“神湖”,實則為“說蝕湖”。這些冰蝕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稱,被列為太白山八景之一。在拔仙臺、跑馬梁一帶,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滾奔騰之勢,令人眼花繚亂。由拔仙臺環眺四周,角峰、槽谷、冰鬥、冰坎、冰階等第四紀冰川所特有的地貌形態歷歷在目。因此,太白山可謂是研究第四紀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館。

  太白山風景秀麗,景色迷人。“太白積雪六月天”中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在過去寒冷的年代,太白山頂終年積雪,每當盛夏,從關中平原眺望,白雪皚皚,銀光四射,蔚為奇觀。

  太白山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一座中華名山。夏商時稱“物山”,周代稱“太乙山”,至魏晉始稱“太白山”。歷代帝王對其封王加侯,文人墨客的足跡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贊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自隋、唐以來,眉縣湯峪便是關中著名的療養旅遊勝地,先後建有鳳泉宮、鳳泉湯、唐子城等行宮。李白、杜甫、韓愈、蘇軾等名人學士也曾多次登臨太白山,吟詩作畫,“太白潑墨山”便傳說為李白歷作詩之處,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人稱“藥王”,長年隱居太白山中,研究太白山中草藥為民治病,太白山中至今還遺留有他采藥走過的棧道的搗藥的碓窩。而藥王的傳說故事,也在當地廣為流傳。

  1991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成立了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7月,公園正式對遊人開放。從此太白山這位養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聘婷少女才向人們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講述她傳奇的故事。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縣境內,公園面積2949公頃,包括10個景區,180多個景點。公園海拔高度從620米到3511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國家森林公園。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跡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靜態景觀與動態景觀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風格獨特的生動畫卷,這裏山巒重疊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靜瑰麗,曲流溪澗晶瑩碧透,煙霧浩渺,吐珠濺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畫。置身其中,峽谷壁立,石徑縈回,古楓垂陰,溝壑幽深。陽春,草木吐翠,萬花爭艷;盛夏,綠蔭夾道,涼風習習;金秋,山果串串,楓葉顯媚;寒冬,玉樹銀裝,溫泉吐霧。被譽為眉縣八景之一的“鳳泉神澤”、“魚洞仙音”,會使人怡然自樂;傳說中的“唐子城”、“二郎閣”、“牛窯”、“神女碑”會把你引入美麗的童話世界;神功石、潑墨山、世外桃源、開天關、七女峰會使你身臨其境,遊興大發。這裏,不僅一山一水、一溝一壑、一峰一石都很別致、優美,就連山上的一林一木、一草一花、一樹一枝也都那樣美妙、神奇。

  巨大的高差,形成了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氣候、動植物帶明顯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範圍內,分布了地球上數千公裏範圍內才有的氣候帶、植物帶和動物帶,形成了包括3個植物帶、7個植物亞帶、15個植被群系在內的植被垂直分布帶譜。從下到上依次劃分為松櫟類景觀林、樺木景觀林、冷杉景觀林、落葉樺景觀林和高山灌叢景觀林等五個景觀林帶,界限清晰,色調鮮明。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生種類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中國天然動物園”之稱。在太白山復雜多變的地體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開成了太白山特有種和新種,如太白紅杉、眉柳、太白參、太白烏頭、太白貝母、太白忍冬等。園內共有種子植物1850種。由於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種、孑遺種多,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太白紅杉、水青樹、蓮香樹、山白樹、杜仲、獨葉草、星葉草、大果青桿、狹葉萍耳小草等9種。三級保護樹種有廟臺槭、金錢槭、領春木、紫斑牡丹、延齡草等11種。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豐茂的森林資源、復雜的自然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場所,是珍禽異獸的天然樂園。公園內有森林動物、昆蟲1690余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動物有金絲猴、大熊貓、羚牛等3種,二類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錢豹、紅腹角雉、蘇門羚、大鯢等7種。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人們回歸大自然提供發良好場所。茂密的原始森林,能有效地調節氣候、吸碳製氧、消除煙塵、吸收毒氣、殺滅細菌、隔音消聲、凈化水源、美化環境改造人類生活環境。經西安醫科大學教研室同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測定,太白山森林公園內空氣負離子日平均濃度為15000/cm3,最高值為25000/cm3,是進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園內天然礦泉水井水溫達70.9℃,水中含20余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成份和微量元素,為優質醫療礦泉水,對各種皮膚病、風濕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有很好的療效。

  漫步園內,踩著如茵的綠地,林海茫茫,濃陰匝地,燦爛的陽光透過如傘的樹冠,金黃的光斑灑滿蜿蜒的小徑;呼嘯的山風掠過頭頂的樹梢,遙遠的呼籲聲在林中回蕩。腳下,古道蜿蜒、曲徑通幽。鳥兒在耳邊鳴唱,秋蟲在溪邊彈琴。而或乘坐纜車在林間穿行,遠望山嶺青翠,層巒疊嶂,飛瀑流泉,風光宜人。近看綠草如茵,鳥語花香,鶯飛燕舞,風光誘人。此時此刻,脫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思古懷幽之情悄然而至。寧靜深沈的森林,清新濕潤的空氣,怎不令人陶醉與神往。

  通過近十年的開發與建設,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已經成為寶雞旅遊業的龍頭,列為陜西省首批公布的全省八大旅遊景區之一。目前,太白山旅遊區圍繞旅遊業及相關產業投資已達近7億元人民幣,開成了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的配套服務體系。區內現有賓館飯店20余家,床位5000余張,遊泳、娛樂設施120多家,已成為陜西西線旅遊中一處集觀光、度假、休閑、娛樂以及教學、科學考察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景點介紹:

  (1)拔仙絕頂--又名八仙臺,海拔3767.2米,雄踞於秦嶺群峰之上,為太白山絕頂,恰似一個不規則三角形錐體,孤高崢嶸,參天入雲,三面陡峭,雄險無比,臺頂寬闊平坦,向西南傾斜,西寬東窄,面積約8.4公頃。臺上有封神臺、雷神殿,登頂遠眺,頓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早觀日出,晚看夕陽,流光溢彩,霞光萬丈,令人心曠神怡。

  (2)千年冰洞--在大爺海東側崖壁上,有一“千年不融之冰洞”。洞內常年有冰,寒氣逼人,好像一個“天然冰庫”。許多遊人到此,必攀崖進洞,冰柱、冰臺、冰塔,琳瑯滿目,景象萬千。遊客多以取山巔之冰為一大樂事,有的還帶到山下,競相炫耀。

  (3)天池明珠--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6個高山湖泊,系冰川遺跡之冰鬥湖、冰磧湖、冰蝕湖,水面1000--8000m2,湖面平靜,碧波蕩漾,清澈凜冽,潔凈無雜,印月映日,呈串珠狀排列於拔仙臺南北,被譽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湖邊常有白頂溪鴝小鳥,飛行敏捷,鳴聲啾啾,見人不懼,飛臨水面,銜取湖中草葉,人稱“凈池鳥”、“凈水童子”。

  (4)太白積雪--太白山終年積雪,奇特壯觀,歷來為文人所贊頌。從春至秋,中低山野花盛開,姹紫嫣紅,葉紅似火,果掛枝頭,山巔白雪覆蓋,銀光四射,百裏可見,格外壯麗,留下了“太白積雪六月天”的佳話。

  (5)冰川奇石--在海拔3300米以上,有第四紀冰川遺跡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環、石玫瑰、凍融巖柱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態,如禽若獸,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

  (6)垂直景觀--太白山植被、氣候、土壤、動物,均以海拔高度變化,呈現出明顯的垂直景觀帶譜。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8個景觀帶:栓皮櫟景觀林帶(海拔1300米以下)、銳齒櫟景觀林帶(海拔1300--1800米)、遼東櫟景觀林帶(海拔1800--2300米)、紅樺景觀林帶(海拔2300--2600米)、牛皮樺景觀林帶(海拔2500--3000米)、巴山冷杉景觀林帶(海拔2800--3200米)、太白紅杉景觀林帶(海拔3000--3500米)、高山灌叢草甸景觀帶(海拔3400米以上)。還可以感受到從暖溫帶至寒帶不同的氣候景觀,也可看到各景觀帶內的珍禽異獸。

  (7)平安雲海--太白山千峰竟秀,萬壑藏雲,中高山地帶常見雲海靄霧,尤以平安雲海最為壯觀。平安寺周圍,峽谷深幽,峰巒疊嶂,雲霧翻騰,四野彌漫,峰如海島,嶺似飛舟,時隱時現,變幻無窮,景象萬千,身臨其境,有飄飄欲仙之感。

  交通:

  太白山,是秦嶺主峰--拔仙臺(據傳說是張國老升仙的地方)所在地海拔3767.2M,太白山也是座道教名山,上山的線路很多,北坡(眉縣)是太白山風景遊覽區(從湯峪開始),南坡是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想徒步太白山的朋友要註意下面的行程與路線情況。

  1、從西安乘車到周治,每天車很多。

  2、從周治到後胗子90KM,其中大概有80KM山路,道路情況很好,自駕車完全可以到達後胗子。班車每天只有早晨8:30和9:00兩班,在郵電賓館邊上的一個大院子裏發車。如果沒有趕上就只能包車。

  3、距離後胗子20多公裏處是黑河森林公園,過這裏的車輛每車要交20元過路費,每人要交20元門票。不過是可以講價錢的,當時我們駕車進去的時候,4個人一輛車,本來應該交100元,最後交了60元錢。即使你坐班車,門票也是逃不掉的,那裏的人認死理。因為後來要回去取車,所以叫那個賣票的人在票上註明了,我們需要往返,所以再進山不用重復購票。結果後來取車時包車的司機扔下5元錢過路費就過去了。當然猛驢可以考慮從這裏就開始徒步至厚榛子,估計大概要一天的時間,賣了票不看看是有點可惜。

  4、到了後胗子住宿的地方很多,可以住“農家樂”--就是農家的房子10/人,也有個賓館講講價錢大概雙人標間70—80元可以搞定,後胗子招待所普通三人間20/人,建議好好吃點東西,FB一下,上了山就很難吃到熱乎的東西了,同時要聯系向導。上太白山沒有向導是很危險的,岔路比較多,雖然路上有路標,但是最多的地方有10幾條岔路,羚牛遷徙的道路比人走的還寬、還平。另外還需要向導幫助尋找水源。今年5。1就有一上海驢友因為迷路凍S在山上!!導遊的費用:不幫著背東西,包吃,包住(和我們一起擠帳篷)睡袋不用提供,他們一般就一件軍大衣即可,50元/天(最低價)。

  氣候問題: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氣候、動植物帶明顯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範圍內,分布了地球上數千公裏範圍內才有的氣候帶、植物帶和動物帶,形成了包括3個植物帶、7個植物亞帶、15個植被群系在內的植被垂直分布帶譜。從下到上依次劃分為松櫟類景觀林、樺木景觀林、冷杉景觀林、落葉樺景觀林和高山灌叢景觀林等五個景觀林帶,界限清晰,色調鮮明。夏季是旅遊的旺季,一般情況下可以不帶什麽多余的裝備上山但是山頂有積雪很冷,需要羽絨衣!冬季太白美景值得一去!!!但是要做好防寒防凍工作!!!手套帽子頭巾羽絨都是必備品!!!

  強烈推薦路線:

 

 

  從後胗子上山走老路,上山的道路是緩慢上升的,中間大概只有兩處明顯的上升路段,總共3--4裏;走新路大概要跨越10幾到20次溪流,可節省10多裏的路程,但是過溪流要走獨木橋,或者從橋下跨越,石頭較滑,要註意安全,一個南京MM滑倒,下巴磕了個口子。新路要過六裏坡(六裏左右的連續上升),一路上明顯的上升比較多,負重多,或者厭惡上升的朋友建議選擇老路。

  住宿問題:

  宿營地的選擇應盡量和向導溝通,選擇可以燃篝火且有水源的營地紮營。有些營地周圍無水源,有些營地不許生篝火(自然保護區裏),還有些營地在風口,所以上山前應充分與向導計劃好每日的行程。在有的營地紮帳是要收費的,20元/一頂帳篷,也可以講價錢,我們是10元/一頂帳篷。註意一點,山裏人認死理,說話要講求方式方法。有的營地有現成的棚子和被褥提供住宿,如藥王殿、南天門、大爺海、(大、小)文公廟。我們在3400米左右的文公廟到上板寺之間的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售票處住宿,30元/人,是通鋪,兩個人一床被子,地鋪30元/人,價格相同,可講至25元/人。那地方就沒辦法紮帳篷,因為是風口,當天晚上還下了雪。拔仙臺上沒有人看守,可以住宿,需要自己在廟裏紮帳篷,但是沒有水源,必須從下面的大爺海取水,且沒辦法生篝火。

  門票問題:

  從南坡後胗子上山,因為是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所以需要買門票20元/人,也可以講價錢大概10個人買8張票,看本事了。從北坡即湯峪下山,因為下邊是太白山風景區,還需要買票50元/人;從那邊上的都是很FB的遊客,一天就下山的人,所以,驢子們很引人註目,會被查票,要求補票的。所以,我們管當地的遊客要了幾張票子,節約了50元。反之,從北坡上,不但要買50元/人風景區的票,在上板寺到文公廟到之間的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售票處,還要買20元/人的自然保護區票,且不太好逃。

  裝備問題:

  普通雙層三季帳篷可以應付(除非你非要冬天上去),三季睡袋就有點冷了。偶的睡袋號稱是三季睡袋中最好的,但是晚上醒來發現,自己只有胸口是熱的。汽爐或者酒精爐要帶,可以燒點熱水喝,但是煮東西就懸點了,那裏的海拔高,水燒開也就是80度,山上做面條都是高壓鍋,真誇張。防雨防滑的靴子是必要的,山上會下雪,路比較的滑,“太白六月飛雪天”真是不假,另外沖鋒衣、褲,抓絨衣褲也要準備,山上溫度比較低;背包罩也是必須的,因為海拔低的地方會下雨,這次我們是雨雪都遇見了,如果晚上你發現背包裏的睡袋濕了,那你絕對就別睡覺了;照明工具--頭燈必備,雖然我一直不主張走夜路,但是迫不得已走了2次,在山裏,照明工具是太重要了;還有儲水的容器,山上有的路段沒有水源,所以必須帶足水,個人認為每人起碼儲備1.5L的水;步話機最好準備,聯系起來方便,山上手機沒有信號,據說2003年大概修建4座信號塔,那時候就可以全面覆蓋了,反正我是過了4天沒有通信的日子。

  補給問題:

  沿途有的住宿地是有人的,這些地方可以補給水和食品,只是價格高,8--10元/一碗面條,8--10元/一壺開水;另外還有就是山上沒有電,也不可能洗澡(水太涼,又是露天),我就臭了4天。只有在厚榛子或者湯峪可以充分補給,別忘了講價啊。

  建議:

  可以考慮從下板寺到湯峪的40多公裏步行,大概兩天的時間,沿途都可以住宿和補給,景色也很棒的,還有棧道什麽的,因為那裏本來就是太白山風景區,如果坐旅遊車(中巴)下到湯峪,15元/人,在湯峪有回西安的大巴。晚上也有不少旅遊車(中巴)直接從下板寺下邊直接發西安。也可以去湯峪泡泡溫泉,FB一把,那裏的溫泉自古就有名,要不怎麽叫湯峪呢!

  我們從湯峪打個三輪摩托到洪渠兩個人共7元,然後在洪渠換中巴,好象也就是3--5元/人,回到周至,從周至包面的去厚榛子取車,別忘了,周至可是獼猴桃的產地,可以補給一些的,我是0.8元/斤買了一箱的啊。

  上太白山的線路很多,有人說從都督門走跑馬梁一線,風景也不錯,當然,喜歡文化的朋友也可以從道觀比較多的地方上山,或者下山,選擇多多。據說,農歷6月中旬,山上的杜鵑花開,又是一翻美景啊!

  人文介紹:

  太白國家森林公園因太白山而得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有一首千古絕唱《蜀道難》,詩中寫道:“噫籲(口戲),危乎高哉”,“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蛾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鈞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動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詩仙筆下如此險絕雄偉的地方是何處?就是太白山。

  太白山何時取名?為什麽取這樣一個名字?現在尚無系統的研究材料。根據《清一統誌》、《鳳翔府誌》、《眉縣誌》記載,太白山曾三易其名。最早在堯舜禹時代名為“物”,意思是上天賜給的取之不盡的寶藏。西漢文學家東方朔曾註釋為“玉石、金銀、銅鐵、豫章、檀柘、百王可以取給,萬民可以仰足”。就是國家和人民可以從那裏獲得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後來,到了漢代改稱為“太乙山”(《漢書·地理誌》)。“太乙”是古代星相學說中的術語。道家認為,二十八宿圍在北鬥星四周,北鬥星繞著天極星旋轉,天極星中最亮的一顆星是帝星,即太乙。帝星處在臨製四方的位置上,構成天宮紫微。太乙也即太極,它表示事物所處的一種陰陽和諧,相輔相成,相互包涵的、高度完美的、高度穩定的對立統一狀態,代表人類的一種哲學追求,一種理想。古人把太白山稱為太乙山,可見對它是何等崇拜。定名太白山,是魏晉時期的事。《魏書·地理誌》記載:“初有金星墜圭峰(山名,在戶縣東南)西,其精化為白石若美玉焉,時有紫氣覆之,故名日太白山。”這當然是附會傳說。其實,太白的意思,很簡單明了,太是極高極大之意,白是指山上終年積雪。既有“太乙”的至尊至美的意思,又概括了太白山的自然景色突出特點。

  由於太白山的偉岸與神秘,她被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奉若神明。《水經註》記載,漢成帝時太白山上已建神祠。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之說,太白山被封為第十一洞天。唐天寶年間,封太白山為靈應公。宋皇佑五年,封太白山為濟民侯。清乾隆三十九年加封太白神為靈普潤福應王,禦書“金精靈澤”匾額。關中民間也歷來有敬奉太白神的風俗,每逢大旱便朝祭太白以求降雨。1900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避難西安,適逢關中大旱,派大臣掛春赴太白山致祭。後降雨,慈禧登山還原行至接官亭,因道路曲折狹小,擡轎無法前行而返回。

  太白山為歷代朝野所看重,尊若神明,更被道家視為修煉的理想環境。幾千年的積累,形成了十分豐富人的文景觀。太白山的人文景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寺廟道觀洞窟。如文公廟、中山寺、平安寺、下阪寺、上阪寺、鐘呂坪、鬼谷子洞、牛塋等。二是歷代帝王後妃、名人雅土遊幸遺跡,如唐行宮、禦筆神功、接官廳、醉臥石等。三是歷代關於太白山的詩賦、典冊、傳說等。

  199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同誌在陜西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陪同下,專程視察了籌建中的太白國家森林公園,稱贊說:“在我國長江以北,氣勢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研價值如此之高,離大城市如此之近的自然景觀實屬罕見。”

  太白山四大美景:


板寺雲海


蝶海


蒼松


太白山上的湖泊

  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主峰,是我國較高的名山之一。陜西關中八景就有“太白積雪六月天”之說。太白山風景壯麗、景色獨特。

  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6個高山湖泊,系冰川遺跡之冰鬥湖、冰磧湖、冰蝕湖,水面1000--8000m2,湖面平靜,碧波蕩漾,清澈凜冽,潔凈無雜,印月映日,呈串珠狀排列於拔仙臺南北,被譽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湖邊常有白頂溪小鳥,飛行敏捷,鳴聲啾啾,見人不懼,飛臨水面,銜取湖中草葉,人稱“凈池鳥”、“凈水童子”。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