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鯉科鯽屬,南方稱喜頭,北方叫鯽魚,俗稱鯽瓜子。在我國鯽魚分布很廣,從南到北,從江河、湖泊到水庫、坑塘等,均有它的蹤跡。是廣大垂釣愛好者最喜歡釣取的主要對象魚之一。有的釣友甚至認為釣到其他魚都不入流,只有釣到鯽魚才算數。由此可見釣者看重鯽魚的程度。

  就全國來說,鯽魚的品種很多,據統計不下二十余種。主要品種有東北黑龍江流域的銀鯽、蘇北沿海的方頭鯽、湖南的荷包鯽,從日本引進的白鯽,以及最近幾年鯉魚和鯽魚雜交的鯉鯽等等。但就北京地區而言,野生鯽魚只有普通鯽魚一個品種。其形態大致有二:一是體短而寬,一是體長似鯉。個體大的兩千余克,個體小的不足50克。它們的色澤有青黑、金黃、灰白和銀白。色澤之所以不同,是因其生活環境不同所致。棲息在水草中的色澤金黃,棲息在黃泥底或沙底的色澤灰白和銀白,棲息在黑泥底的色澤青黑,等等。

  鯽魚最突出的特色大致有三:

  1. 繁殖率高,隔年魚即可產卵。大鯽魚每年產卵高達10萬粒,小鯽魚也能產卵成百上千。而且從春到夏,只要氣候、水溫合適,它們就會不斷甩子。又由於鯽魚適應性強,因此分布最廣,除極少數地區之外,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鯽魚屬於底層魚,絕大部分為野生,少量與其他魚混養。水溫在15-25℃,是其最佳生長期,但在4℃和30℃以上時仍能攝食。

  2.戀草喜合群。鯽魚常常嬉戲於水草之間,每群鯽魚個體大小相差不多,並有一定的區域性。鯽魚性情溫和,害怕驚擾,稍有聲響即潛人深水或草叢躲藏。平時多在水草茂密處覓食和棲息。水草周圍蟲蝦聚集,餌料豐富。加之氧氣充足,隱蔽性強。冬季可以尋溫取暖,夏季可以避暑乘涼。因此,鯽魚特別喜歡水草,所以凡有水草處,必有鯽魚。因此,釣鯽魚必須找草,“釣魚不釣草,多半瞎胡跑”,就是根據鯽魚戀草的特性流傳下來的諺語。

  3.食性雜。從昆蟲到水藻,從葷食到素餌,如魚蟲、紅蟲、小蝦、蛆蟲和蚯蚓;小米、碎大米、玉米糝、糠麩、米飯粒及各種面食等等,鯽魚無一不食。但由於季節不同,它們的食性亦有差異。以北京地區為例,鯽魚在冬季和化冰後的一段日子偏愛紅蟲;暮春到初夏善食蚯蚓;盛夏到初秋偏重攝食素餌面食;而到了深秋和初冬,它又喜食蚯蚓和紅蟲了。總之,天氣熱水溫高,它喜食素餌,天氣涼水溫低,它愛葷食。

  基於鯽魚的上述特性,其他魚類厭食期的季節性都比較明顯,只有鯽魚是一年四季均可垂釣,只不過上魚率有高低之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