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組”是釣具組合的縮略語。在釣組諸元中,釣竿、釣線、釣鉤、浮標和吊兒合稱“五大要素”。由於釣餌的復雜性在水情、魚情、釣法變化中已形成專門學問,故另設一章作專題論述。

  釣竿的調性已引起廣泛註意,除了拿在手上要有合適的重量和長短適度無須贅述外,上魚率和揚竿速度也成為選擇釣竿的重要參數。在以鯽魚為主的競技釣魚中,普遍使用的是3.6米硬調或超硬釣竿;兩廣、雲南、海南和臺灣養殖的羅非魚的個頭大,競釣爭速度都喜歡用極硬調。釣竿調性的硬、超硬、極硬,大致為“三七”、“二八”和“一九”曲直比例。誠然,釣竿的檔次差別不在調性,但用於製作釣竿的材質、工藝是調性體現的關鍵。一支超硬調釣竿能在對象魚為150克以下小鯽魚的比賽中揮發自如,但移之於250克的大鯽魚就失去了優勢,原因是小鯽魚的掙紮力小,“二八”調的硬度適合飛魚,但鯽魚的唇圈太薄,大鯽魚在水中的掙紮力強,你反向發力,不是你把魚嘴撕破,就是魚將子線掙斷。換成“三七”硬調,釣竿前段大彎勢使飛魚變得很勉強,但可以消蝕掉一部分魚的掙紮力,改飛魚為漂魚,利用釣竿弧弓產生的彈性和魚體在水中的浮力,魚就不容易掙脫,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保證了成功。所以,搶時間、釣快魚、釣小魚應選擇硬調和超硬調釣竿;不講速度,釣大鯽魚,釣竿可以軟些,但還得註意子線強度,子線太細,延伸了也會斷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