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鋼腳浮標的特性與應用
分析中我的前提是釣組中除了浮標標腳不同,其它條件基本相同。
從力學原理看,懸墜釣組中鋼腳浮標與碳腳浮標的差別,主要是整個釣組中重力分布的變化,從而引起釣組特性和浮標語言的不同。重力分布的變化為:使用普通浮標的釣組吃鉛多(既調標時裹在鉛皮座上的鉛皮多),使用鋼腳浮標的釣組吃鉛少,其實相當於把一部分鉛重從鉛皮座上移到了標腳上。帶來的釣組特性的變化為:使用鋼腳的釣組穩定性好;水線張力小(若使用的主線較硬或鋼腳太重的浮標,甚至出現水線彎曲);浮標翻身、站立迅速;站立點離調點距離短;鉤餌大擺緩慢,從入水到到位時間較長。
這些特性,造成了鋼腳浮標性能的兩面性,在垂釣中根據具體魚情各有利弊。譬如說大擺緩慢,到位時間較晚,這樣有較好的逗引作用,並減小了魚在下擺過程中就餌的難度,對認逗、喜歡中途截餌的魚效果較好,但同時也可能會帶來不利:增加了小雜魚逐餌下沈的機會,可能霧化過度、魚群躁動,到位時鉤上殘餌少。也是由於大擺緩慢,造成了單位時間內拋竿次數的減少,可能在釣快魚時可能又會損失一些尾數。又比如水線張力小,造成信號傳導相對滯後,但也可以通過合理利用來過濾多余信號或用來釣鈍等。浮標翻身快,在釣浮、尤其是釣水皮時,信號出現較早;在釣離底接口時,理論上有利於體現早期出現的接口信號,但由於鋼腳浮標站立點離調點較近,接口信號不如普通浮標明顯(既信號出現了,但我們不一定能分辨出來)。穩定性好,則抗風、流的能力好,但同樣也帶來浮標橫向移位困難,這樣就丟失了一部分信號(在特殊魚情下浮標上送、下頓都不明顯,只有浮標移位中魚率才高。上周我就遇到了這樣的魚情)。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鋼腳配重有利有弊,不能簡單的說配到多重為好。如果搞清楚了原理、正確分析魚情、運用得當,鋼腳浮標可以為大家提高獲,如果運用不好,還不如一只普通浮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