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竿的“調性”

  調性決定了一根釣魚竿的基本性能。軟、硬、超硬、極硬等調性區分,從大體上劃分出了釣魚竿的不同用途。調性的區分方法是將釣魚竿全長平均分成10段,水平持竿,向下拉竿尖時(或是在竿尖吊掛一定的負荷),竿體自然彎曲形成的弧度的切線點所在位置,為判定調性的依據。弧的切點在前一段為超硬調竿,也稱為一九調性;在前兩段為硬調竿,也稱為二八調性;在前三段為中調性竿,也稱為三七調性;在前四段為軟調性竿,也稱為四六調性。也有人將調性分為軟調、硬調、超硬調、極硬調(戰鬥竿、羅非竿)等。

  國內釣具專家又提出,釣魚竿的調性應包含自重、釣力、彈性、韌度、手感及恢復性等子內容,並提出長、細、輕、挺、強、靈、定等釣魚竿性能綜合評定的術語。

  影響調性的一些因素:

  硬度

  比如一根鯽竿和一根鯉竿相比,同樣都是三七或二八的超硬調竿,因為壁厚和硬度的不同,會連帶產生釣力、彈力、自重、韌度、手感等方面的不同。即使兩款鯉竿之間,也會因為“硬度”和生產廠家設計理念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認識和定義。例如,老款伽瑪鯉竿,用手輕抖,竿體基本挺直,它的二八調性是在一定標準下控魚操作中體現出來的。而市面上的大部分超硬鯉竿,輕抖時的彎曲就已經是二八了,控魚時就會顯得偏軟。

  彈性

  在釣魚竿的設計生產中,彈性指標是否恰到好處也很關鍵。比如,有些超硬鯉竿,抖動時看似二八,但一控魚馬上一弓到底,這是彈性不足的表現。好釣魚竿的彈性設計應該能體現一種實戰感覺,即釣小魚不硬、釣大魚不軟的高品內涵!而且在控魚過程中,釣魚竿自身的反彈力可以在自動化解魚沖力的同時,節省不少人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