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調性,泛指的是一支竿子的主要受力彎曲點,就是通常大家說的“三七調”、“五五調”與竿子的整體硬度可以說完全無關,是兩件事情,初涉釣具的朋友們往往容易將“調性”與“硬度”混為一談。引用下圖,形象的表示了硬度和調性的區別。

  所謂硬度,指的是一支竿子的整體抗彎曲能力,同“三七調”、“五五調”無關。

  所謂腰力,指的是一支竿子受力彎曲後的反彈力,也就是彎曲後為恢復本來的通直狀態而發出的力。

  所謂強度,指的是一支竿子抗折能力,強度越高竿子越不易折斷。它和釣竿的“硬度”無關,但受“調性”影響,可以說

  同樣硬度的兩支釣竿,調性越傾向於“先調”的釣竿越易折斷。 一支竿子的主要屬性通常就是上述四項。有的朋友會說,一支竿子的重要屬性不是長度、重量、先、元徑、碳布噸位等等嗎?那些只是表面參數,其實上述四項就是把這些參數分析之後得出的一支竿子具體的引深的性能諸元。就比如碳布噸位說的是材料,先、元徑說的是竿身直徑及錐度,重量參照竿身直徑又可以得出大約壁薄還是壁厚。而根據這幾個因素最終可以分析出一支竿子的調性、硬度、反彈力和強度大小。

  影響釣竿性能屬性的無非以下幾個方面:材料,直徑,錐度,壁厚。當然長度也很重要,可是咱們對比兩支或多支釣竿時,首先要確認其長度相同才有可比性,所以暫時不考慮長度。

  首先咱們談談調性,這個詞匯是大家對一支竿子最關心的,也是議論最多的話題。其實它作為一個概念很簡單,僅僅指一支竿子中魚以後會在哪裏彎曲,牽扯出來的所謂“先調”、“本調”和“胴調”概念,無非是說明竿子的主受力點在靠近竿梢,竿身,還是手把的位置。影響釣竿這一屬性的因素主要就是竿身的錐度,與碳布本身抗拉強度無關,因為一般來講一支釣竿從前到後所采用的材料通常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材料是無論前後沒有區別。與壁厚也無關,甚至與釣竿整體的粗細無關,僅僅是錐度,也就是竿子前後的外徑之比。我們知道通常釣竿都是前細後粗的(類似DAIWA株理論的竿子並不是靠近竿梢的部分一定細於靠近手把的部分,細心的釣友如果有機會可以觀察一下,比如枯法天成之類的竿子,它靠近手把的部分並不是最粗的,反而比第一節的前半部分稍微細一點點,或者完全沒有錐度,類似一根“碳管”,不過總體來講它終究還是一支前細後粗的釣竿),所以造成一般情況下釣竿中魚以後是竿稍比較容易彎曲。

  引用:拿鬼武者和玄武人舉例子,鬼武者是越長越軟,但是受力點卻越靠前。8~11尺的鬼武者硬度甚至稍微高於玄武人,12~15尺的鬼武者硬度則低於玄武人,受力點大約相同,都是胴偏本的調性,16~18尺的鬼武者是本調竿,但是硬度卻大大降低了。再舉一例:拿玄武人同烈火相比,玄武人的硬度更高,也就是說更不容易彎曲,但烈火雖然硬度並不突出,可是調性卻是先調竿,也就是說它的受力彎曲基本點比較靠前,俗話說的“挺”。如果真正能夠看懂各大廠商的這種“調性圖”,就算是真正理解和分辨了“硬度”同“調性”之間的區別。

  接著是說釣竿的另一重要屬性:硬度。影響一支釣竿硬度的因素大約有材料,也就是碳布本身的抗拉強度、釣竿總體的直徑大小。可以說碳布等級高,直徑較大的釣竿硬度相對會高,相對的,碳布等級低,直徑又較小的釣竿硬度相對就會低。(雖然說碳布等級有高低,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準確說應該是碳布的抗拉強度高低。並不是人為的把碳布檔次分個高低,因為並不是碳布的噸位越高做出的釣竿就越好)

  說到這裏又要引入一個概念,很簡單,可是我原來還真的沒想過,呵呵。那就是:同樣重量和長度的一根鋼管和一根鋼筋相比,結果會是鋼管不易彎曲但易折,鋼筋易彎曲但不易折。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引深一下我們會知道,同樣重量同樣材料和長度的兩支釣竿,較粗的一支壁會薄,假設其為A;相反較細的一支壁就厚,假設其為B。相比之下,A竿的硬度較大,但脆,易折;同時B竿比較軟,但韌性強,不易折斷。 所謂“腰”力,字面意義上理解,會體會成每支釣竿中間部分的力量大小。其實不然,所謂“腰力”大小指的其實是一支竿子受力彎曲後要恢復原狀時所發出的反彈力。決定這一性能屬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可以說材料本身彈性越大腰力就會越突出。竊以為之所以S釣竿無論軟硬死活做不出G竿的手感來,關鍵就在於“腰力”不足,其根本就是差在了材料。同時腰力和釣竿本身的硬度還有一定關系,畢竟越硬的竿受力彎曲以後發出的趨向通直的力就越大;可是反過來說硬度對腰力的作用並不是呈直線狀,竿子越硬腰力就越大的,這是把這個問題看的太過死板。試想一下,一支非常硬的釣竿,比如說10#的戰鬥竿,又是先調,中魚之後它根本不怎麽會彎曲,即使彎也只是靠近竿梢的一小部分,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它彎曲後的腰力完全來自已經彎曲的部分,也就僅僅是靠近竿梢的一小部分,而不象軟一些的釣竿,會整條竿子同時發力反彈。簡單來講一句話概括:假設特別硬的一款竿,硬到根本不會彎曲,那它的腰力就等於零,既“不彎曲則無腰力”。

  釣竿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屬性,那就是抗折性,也就是俗話說的結實與否,與釣竿的“硬度”無關,但被“調性”影響著,非常硬的釣竿比如高標號的戰鬥竿反而容易折,那是因為他們通常是“先調”竿,受力點集中在竿稍一點上,沒有緩沖余地,可以說完全是竿梢在同魚較量。新手一般對於釣竿的強度這一屬性最感興趣,常常會問:這把竿子最大能釣到多大的魚不會折?有了一定知識以後會問:這把竿子最高能搭配多粗的子線?其實討論的就是該竿的抗折強度問題。決定釣竿強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壁厚和調性,材料不用說了,當然是質量越好的材料做出的竿子越不愛折。同材的兩支竿子,壁越厚的越不易折,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常識了。再有就是調性:同樣硬度的兩支釣竿,一支是先調竿A,另一支是胴調竿B,可以肯定的說B竿抗折能力比A竿強,因為它受力之後通體彎曲,可以把力分散到竿身的每個部分,對於這支釣竿來講,全身都已經投入戰鬥。目前市面上常見手竿當中大家公認強度非常高的一款釣竿“伽瑪鯉”,其飛魚的性能甚至不如它的小兄弟“伽瑪黑拉”的PROTYPE和“極硬”型,因為它既不是先調竿也不是以硬度高而著稱。這足以說明強度大的釣竿不一定硬度就高。另外釣竿是否抗折還要看它的長度,如果拿一支12尺的釣竿和一支15尺的釣竿比單尾最大可釣上多大魚體,那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竿身越長,其緩沖余地也就越大,可彎曲的部分也就越長,所以我們通常釣到大魚之後的溜魚動作中,輔助手的扶竿動作最好不要超過手把以上30CM(也可以說一小臂)的距離,否則會人為的減少釣竿彎曲時的緩沖余地,增加折竿的危險。這也是老人們常說“會釣魚人折竿把,不會釣的折竿尖”的道理。

  綜上所述,粗略的可以概括為:一支釣竿的直徑粗細決定它的硬度;錐度大小決定其調性;竿壁厚度決定其強度,而材料對釣竿的硬度,強度,腰力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既然說釣竿,那就不得不順便提兩句釣線,畢竟簡單來講我們是要靠釣竿帶動釣線把魚牽上岸來的,它倆是需要相互配合的一對搭檔。 有的釣竿上面會標稱適合子線的號數,其言外之意不用我說大家也明白,那就是,超過了這個範圍,竿子折了不屬於質量問題,呵呵。原因在於每支釣竿都有其強度極限,釣線也是同樣。切線和折竿,不用我說大家也都會知道孰輕孰重了。所以我們配線的原則是“夠用就好”,絕不能讓線的強度大於竿的強度,否則釣到小魚就不說了,如果遇到大家夥,率先挺不住的會是您心愛的釣竿而不會是纖纖細絲。還有在使用並繼式釣竿的時候要註意拔節現象,不過也不必因此而不敢用線,雖然說使用並繼式鯽竿的釣手少有配備0。8#以上子線的,可是您其實大可放心,誇張一點說:目前市面上任何一支嶄新的並繼式鯽竿都可以輕易的拔河拔斷1。2#或以上的子線。有的朋友說“閃光”脆,原因是17尺閃光配合1。5#的子線去釣“大頭”結果“光榮”了,我來為竿子鳴冤:人家17尺的釣竿才曲曲74克,還不是為了給咱們節省體力,要說不結實那是必然的,壁薄也可以理解了,如果咱們非要拿一支這麽輕巧的鯽竿配合粗線釣“大頭”那真的是有點虐待它呢。有人說給釣竿配線,其實我覺得他們是互相配合,魚情水情是相對固定的,而我們釣魚人是靈活可變的,針對目標魚選擇一套合適的釣組非常重要。比如3~400克的快魚,您選擇了一支6#戰鬥竿準備大飛特飛,此時如果配合一套0。4/0。2的釣線,那麽除非您是玩魚聖手,否則您今天的主要任務會是接線而不是摘魚入護;相對的,如果是釣慢魚糗魚,您選擇了一支綿軟的釣竿,同時配到2。5/1。5的線組,那很可能等待您的將是一天的遊泳池效果,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現在釣竿市場可謂百花齊放,品種之多,用途之廣史無前例,價格高低、品質優劣參差不齊,可以說沒有任何一支釣竿能夠在所有魚情水情下優於其對手,它們各有所長,各有其發揮本領的一面,根據魚情水情,根據個人用途挑選適合自己使用的釣竿,是每一位釣魚人必須要研究的一門課題。面對如海一般的釣竿,初涉釣竿的朋友們如何根據自己的用途挑選一支好竿呢?除了品牌,價格和網評之外,清楚自己的用途,這是第一位的。引用中國競技釣魚普及推廣的先驅程寧先生經常說的一句話:釣魚人應該一切從“魚”出發。也就是說我們要清楚對象魚是什麽。 基本概括一下常用的淡水手竿,大家談論最多的無非分鯽、鯉、非三大類。簡單來講,區分他們主要看其自重、竿身直徑和錐度:鯽竿通常纖細輕巧,和其他兩種很容易區分,而鯉竿和非竿就有類似之處,它們都是直徑較大。鯉竿相對鯽竿而言其直徑大,造成普遍硬度較高,對大魚的控製力比較強,同時由於對象魚體型較大沖擊力強,又要有很高的強度,所以竿壁通常也會比較厚,造成鯉竿普遍體重“超標”。如果有耐心看過前文的朋友會知道,由於非竿要求回魚速度快,甚至是直接飛魚入護,所以不但對釣竿的硬度要求較高,而且其調性普遍傾向於先調,同時由於非竿往往用於競技比賽,所以其自重還不能過大過於沈手,因為非竿的對象魚往往是中等體型,所以不需要它有非常厚的竿壁,也就是其抗折性不如鯉竿。非竿的主要特點是硬、挺、粗、還有錐度大。 所以,根據釣場的魚種、密度、魚的開口程度以及您打算用何種頻率釣魚來決定使用哪種類型的釣竿非常重要。可以說,釣魚不一定是越快越好,竿更不一定是越硬越好。釣小魚用鯉竿累,釣大魚用鯽竿輕則更累,重則折竿。選擇合適的釣具垂釣將是最省力且安全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