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腳參與浮標的運動,在浮標運動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腳到底扮演的是什麽角色呢,以幾個例子加以解釋。

  蘆葦“仙水”0號

  長120毫米,寬5毫米;8目。擊底時翻身後幾乎沒有阻力就能站直,標身頂部露出水而約l毫米,短暫停頓後再以大致相同的速度下行到釣目。打浮時翻身速度沒有變化,站直後的停頓時間相對縮短,如果魚在這個當口兒咬鉤,則浮標至少有3種表現:(1)停頓延長;(2)由站直變為傾斜; (3)迅速下挫。用這種浮標打浮,沒有敏銳的眼力是抓不住信號的。為了使瘦身細長腳浮標在下行快的同時克服停頓信號弱的缺點,許多釣手經過對比後多采用剪去實心標尖,換上空心標尖,這樣浮標的整體浮力增大,標尖下行速度放慢,停頓和下挫都容易抓住了。

  蘆葦“水之峰”1號

  長140毫米,肩寬6毫米,7目。腳的材質是玻璃纖維,比較軟,”比“仙水”晃動得更加厲害。軟而長的玻纖腳翻身遲緩,站直後高9毫米,染成紅色的標頂露出水面,之後標尖緩慢下行,降速均勻。打浮主要是抓標尖下降過程中出現的動作。由調目到釣日的過程中,標尖下挫變輕,幅度變小,輕輕下挫1目、半日甚至一個黑格就中魚。下挫輕、反中魚的現象,是因為標身浮力增大了,相應的標腳重量也隨之增加。玻纖標腳太細了,延長5毫米得到的重量不能平衡標身直徑增大1毫米所增加的浮力。所以“仙水”翻身標頂露出水面l毫米,而“水之峰”翻身是露出水面9毫米。

  軟身孔雀翎“聖人”型3號

  長140毫米,寬5.5毫米。造型與“水之峰”1號幾乎一模一樣,但材質選用輕質羽翎,標身長度相同而肩寬縮小0.5毫米,為此調整標腳配重,縮短5毫米。這樣的變化使得玻纖腳變得硬了,另外,貫穿標身並與標尖一體的玻纖棒被實心羽翎固定,在它被墜重撬出水面時不會彎曲,浮標翻身加快。孔雀翎浮標能規避亂層魚引起的標尖上竄下跳。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