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鱗奇齒麗魚

  非洲小鱗奇齒麗魚的“左撇子”嘴 與人類一般只擅長使用左手或者右手一樣,生活在非洲的小鱗奇齒麗魚在捕食時也存在“左撇子”或“右撇子”習慣。 小鱗奇齒麗魚生活在非洲坦噶尼喀湖中,腦部結構較為簡單。這種魚的嘴向左或向右彎曲,經常吞食其他魚類身體側面的鱗片。 據刊登在美國學術刊物《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的報告,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員竹內勇一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每秒鐘500幀的攝像機,以嘴的朝向分別向左或向右的小鱗奇齒麗魚各10條為對象,分析了它們襲擊其他魚類時的情形。 研究人員發現,小鱗奇齒麗魚襲擊其他魚類時的方向與嘴的朝向基本一致。因為與從反方向襲擊相比,當襲擊方向與嘴朝向一致的時候,小鱗奇齒麗魚彎曲身體的速度是反方向襲擊時的1.7倍,捕食成功率則大大提高。這明確顯示出,小鱗奇齒麗魚存在明顯的左右習慣差別。

  斑馬魚

  日本斑馬魚的“左撇子”鼻孔 如同人有“左撇子”一樣,魚也有類似“左撇子”的鼻子。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斑馬魚發揮嗅覺作用的主要是左鼻子。 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現,隨著斑馬魚發育,大腦中負責嗅覺的基因只在左腦中強烈發揮作用,因此左鼻就成了主要發揮作用的鼻子。研究小組認為,如果繼續深入研究,將來也許會弄清人腦中產生左右差異的機製。 他們在實驗中觀察到,斑馬魚從出生3個月開始,能夠使新生神經細胞擁有嗅覺功能的“My t1”基因在左腦中發揮的作用要遠遠超過右腦。在出生5個月的斑馬魚腦內,左腦和右腦中“My t1”基因的功能有6倍的差距。研究人員堵住斑馬魚的左鼻後,它就不再朝著散發它喜歡氣味My t1動,從而證明是左鼻負責分辨氣味。 如果堵住斑馬魚左鼻,並使其右腦的“My t1”基因活躍發揮作用,一星期後,右鼻就變成了好用的鼻子。研究小組認為,這說明成年後神經細胞也能夠獲得新生,並且恢復失去的功能,這將有助於為殘疾人開發相關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方案。 左右腦通過分工,能夠有效處理信息,不過此前還沒有研究過左撇子和右撇子等產生左右差異的基因機製。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自然-神經學》雜誌網絡版上稱,今後通過進一步研究,也許會獲得很多有趣的發現,比如弄清人的左腦掌握語言功能的機製。

  魚類沒有痛覺 被釣掙紮行為屬本能

  魚類沒有痛覺 被釣掙紮行為屬本能 魚類是否具有痛覺?這在學界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魚的腦部結構太小,無法與人類一樣具備感受痛覺的能力,只有鱒魚或極少數的魚,跟人類一樣有痛的反應,而魚被捕時掙紮的反應,是出於本能,無關痛覺。 美國懷俄明大學研究者發現,即使魚在具有意識情況下,並沒有與人類一樣能具備感受痛覺的反應,主因是魚類腦部太小,無法產生像人類的痛覺反應。至於一般魚被釣到或捕捉時出現掙紮行為,研究者羅斯則表示,這是出於本能的反應。 2003年一項研究曾指出,當魚嘴巴被餵食高酸溶液時,魚的嘴巴會快速抖動,而且呼吸速度變得相當快;在2009年,另一項研究也指出,魚經歷過痛苦經驗後,會馬上出現防衛或閃避行為,因此,魚類被發現具有感受體,也就是會向腦部傳遞訊息,並產生痛覺反應。 對於美國的研究結果,英國釣魚者信托基金會會長羅伊德表示,釣魚人士本來就相當投入保護魚類資源,甚至更積極投入改善淡水與海洋環境。不過,英國皇家動物防虐協會發言人則表示,現在有很多的研究足夠讓我們相信,魚類是有痛覺的,這是我們目前保持的立場。 懷俄明大學的研究結果認為,魚類擁有感受體,並不等於會有痛覺,魚會掙紮只是面對威脅而產生的自然反應,而且經過研究者仔細審閱過去研究資料後發現,只有極少數鱒魚及其他魚類,被發現有 無髓鞘感覺神經,因此能產生痛覺反應。 研究者俄林浩斯則表示,我認為保護魚類這件事相當重要,但同時我也認為,開放釣魚以及尊重科學研究成果也一樣重要。

  水中魚兒也愛“聊天”

  水中魚兒也愛“聊天”

  水下的世界是否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寂靜無聲?新西蘭研究人員發現,水中的魚兒其實也會“聊天”。奧克蘭大學海洋學家加紮利發現,魚類通過發出不同的聲響互相交流,這包括呼嚕聲、唧唧聲和砰砰聲等。

  加紮利對《新西蘭先驅報》說:“所有的魚兒都有聽覺,但不是全部都會發出聲響。砰砰聲和其他聲音,就是魚兒振動魚鰾發出來的。”魚類相信是為了各種不同原因而互相交流,比如吸引異性、嚇跑掠食者或是為自己導向。加紮利比較了不同魚類之後發現,魴魚類會發出許多不同的聲響,而且喜歡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鱈魚則通常很安靜,只有在產卵的時候才會發出聲音。加紮利說:“我們猜測它們是通過聲音,讓雄魚和雌魚同時產下卵子和精子,進行體外受精。”還有一些巖礁魚類(reef fish)如小熱帶魚,則會在生命受到威脅時發出聲音,以嚇跑來襲的魚類,甚至是潛水員。不過,如果有誰想跟自己的寵物金魚“對話”,恐怕不太容易。加紮利說:“金魚有非常好的聽力,但聽力好和發聲無關,它們不能發出任何聲響。”

  魚類擇偶也好“色” “灰不溜秋”不敵“土豪橙”

  絢麗的色彩總是能夠捉住人們的眼球,而也許您想不到,有的動物擇偶時也會受到色彩的誘惑。

  英國一個生物學雜誌刊登報告說,日本研究人員對一種魚進行了實驗。研究顯示,顏色的不同決定了它們擇偶時的不同境遇,橙色魚較受歡迎,而灰色魚往往只能找顏色相同的同伴。

  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境遇實際上是由一個基因決定。如果通過人工手段使這個基因過度發揮作用,可培育出具有“超級吸引力”的橙色魚。

  懲罰同類魚類也會

  裂唇魚:顧客就是上帝,忍住不吃蝦!

如果有人得罪客戶,可能會受到同事或主管責備;如果有人冒犯朋友,或許會促使對方心生怨意。這不只是人類社會才有的現象,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魚兒也懂得懲罰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