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災難降臨時,如果只是一味浪費時間顧影自憐直到身心崩潰,那很容易。所以只有積極行動起來才能拯救自己。一位健康者、一個營養良好的人,只要有信心,從生理上講就一定能承受相當大的災難。甚至在傷病狀況下,性情堅毅者也一定能勝利渡過難關、奇跡般地恢復。

  良好的訓練和豐富的知識會給你帶來自信。信心能幫你戰勝恐懼、厭倦、絕望和孤獨。

  一 基本需要

  1:水

  生命離不開水。所有生物都依賴於水,所有的生物也都含有水。沒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活三周,但沒有水三天也活不了。正常人平均每天耗水2-3升。呼吸、工作強度加大、氣溫升高和出汗等都會促使人體失去水分。必須不斷補充水分以維持正常水分平衡。所以水需要優先考慮。流動的水源是最理想的。維持體液平衡

  為了使水分消耗最低程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多休息,少運動。 b 不要抽煙。 c 呆在陰涼場所。如果找不到,可搭一涼棚。 d 不要躺在熱騰騰的地上。 e 不要進食或盡可能少進食。如果身體得不到水分,體液會從要害器官轉移以便消化食物,這會加速脫水。脂肪很難消化,需要大量水分。 f 不要飲酒,那樣會使器官消耗大量水分。 g 不要談話――不要用嘴呼吸。

  尋找水源

  尋找水源首選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區,要註意綠色植物的分布帶。在幹涸河床或溝渠下面很可能會發現泉眼,尤其是沙石地帶。在高山地區尋水應沿著巖石裂縫去找。在海岸邊,應在最高流水線以上挖坑,尤其是在沙丘地帶,很可能會有一層厚約5厘米的沈濾淡水,浮在密度較大的海水層上。這層水可能會稍有鹽味,但可以飲用。註意:無任何綠色植物在周圍環境中生長的池塘或者周圍出現動物殘骨的地方其水源要保持警惕,水源可能已被化學物質汙染。富含礦物之處的水常會是堿性的。池塘裏的水要煮沸才能飲用。沙漠地區一些無源頭的死湖會逐漸形成鹽湖,這是的水只有經過蒸餾才能飲用。

  收集雨露

  除了工業化國家中出現的會增加土壤汙染的酸雨外,各個地方雨水幾乎都能飲用,你所做的不過是收集而已。在日夜溫差相當大的地區,會有很多露水。當它凝結在金屬體上時,可以揩抹下來或者直接舔吸。你可將幹凈衣服系在腿上,在濕的植被中穿行,然後可以將水擰出來或者直接吮吸。切記:可以控製少流汗,但不要限定飲水。如果必須限量就小口吸飲。在長時間缺水後,一旦發現水源,千萬不可豪飲,開始也應啜飲。大量豪飲猛灌會導致脫水者嘔吐。

  凝結水

  植物根部可從地下吸收水分。挑選健壯、枝葉濃密的嫩枝條,袋口朝上,袋的一角靠下,套一只塑料袋,葉面蒸騰作用會在袋內產生凝結水。

  在地面挖一大約寬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中央放一收集皿,在坑上懸一條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內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蒸發產生水汽。水汽逐漸飽和,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收集皿中,這種方法適用於沙漠地區或者日夜溫差相當大的地區。在24小時內至少能收集1品脫(55毫升)水。

  蒸餾器皿是救生裝置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也可以就地取材。將軟管一端插入一只盛滿水的密閉容器頂部,另一端插進一封閉的冷卻皿中,給盛水的容器加溫,水沸騰產生的蒸汽經管子散發到冷卻皿中遇冷凝結成潔凈水。冰雪化水

  熔冰比熔雪容易――只需較少熱能,可以更快更多地化出水來:同樣的熱能,前者能產生雙倍的水量。如果只能用雪,應先熔化小塊的雪在罐子裏,然後逐漸加多,一次性放入大量雪塊的弊端在於,底部雪先融化成的水會被上部的雪浸吸,這樣會產生中空,不利於進一步傳熱甚至會把鍋燒壞。從雪層的底部取出的雪顆粒結構比表層多,易於產生更多的水。

  海上冰塊化水

  海上的冰塊含鹽高――化成水也無法飲用,除非年代很古老的冰,含鹽量較少。年代越近的冰塊,含鹽量也越高,這些冰輪廓粗糙,一般呈乳白色。古老的冰塊由於氣候交替的影響,邊緣會不那麽光滑,一般呈天藍色。植物中取水

  集水類植物――杯型植物和槲寄生植物葉片呈中空狀,經常貯有水。這些植物多寄生在高大喬木枝幹上。竹類中空的節間也常存有水,尤其是那些年老的莖桿。搖動它們,如果能聽到咕嘟聲響,肯定有水。在每一節的頂剖開一“V”型槽口,將竹桿傾斜就可倒出水來。

  藤本植物――直徑約為5厘米的粗皮藤本植物也能有效提供水源。但你必須學會判斷哪些是貯水植物,有些汁液是有毒的。有毒種類在莖被砍斷時會產生濃的乳白色汁液,以後你就會不再去碰它了。如果你直接用嘴去吮吸樹汁,有些藤本會造成皮膚痛癢,所以最好是讓汁液滴入口中。用容器收集樹汁當然更好。應註意選擇特別能產汁液的莖,由底部回溯到莖的端處砍一道“V”型的深痕,然後由靠近地面處砍斷該莖,站樹汁從斷口處流出至口中或容器裏。記住先在莖的頂端砍一“V”型深痕,而不是先砍底部,那樣莖中的樹汁會由於毛細管現象而向上運動的。

  根部取水植物――在澳大利亞,水樹、沙漠樹和血木的根部都靠近地表,很容易挖出來。將樹根砍成約30厘米一節,剝去根皮,吮吸汁液,或者直接刮到樹根髓部,擠出樹汁。

  棕櫚類――扁形棕櫚、椰子樹和夏柏櫚都含有糖份的樹汁,相當可口。先彎曲花莖至頂端砍斷。這份濃稠汁液流出之後,可以在24小時內重新恢復。椰子汁富含水分,但成熟椰子中的果汁有很明顯的輕瀉功能;飲用會引起腹瀉,從而失去更多的水分。

  仙人掌類――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幹都蘊含豐富水分。但並非所有種類的汁液都可安全飲用。西誇茹是生長於亞利桑那的一種巨型多指仙人掌,汁液毒性很強。啤酒仙人掌需要費相當的力氣才能切開它那粗糙多刺的外皮。最好的方法是從頂端向下切開,將莖皮剝去,內部切皮片狀,取出吮吸。或者將莖髓搗碎,吸取汁液。有些種類的汁液無色無味,有些種則難以下咽。一般來說,高100厘米的筒仙人掌能產一升乳汁液。與通常乳汁植物都有毒不同,這類仙人掌是個例外。

  動物中取水

  動物的眼眶裏貯含水,通過吮吸就可得到。所有魚類,體內都有可飲的流汁。尤其是大魚,沿魚刺延伸,貯有許多新鮮流汁。將魚解剖並取出內臟,保留脂肪並除去骨架。小心不使魚體內的流汁流走,你可直接飲用它們。要留心不去吸吮魚肉部分的漿汁,因為它們富含蛋白,消化時會消耗大量的水分。沙漠動物也可成為流汁的來源。在澳洲西北部地區的旱季裏,當地人經常挖開幹粘土層,尋找沙漠青蛙。蛙體內貯有水分,可以榨取飲用。

  2:鹽

  鹽是人體必需品。正常飲食條件下,每天每人需要攝入10克鹽。如果排出量大於攝入量,人體就會出麻煩。排汗和撒尿都會帶走鹽分,所以氣候越溫暖,鹽分損失也就越多。體力勞動會增加耗鹽量。

  缺鹽的首要癥狀是肌肉痙攣、頭暈目眩、惡心和易於疲憊乏力。補鹽方法可以是一品脫水加一小撮鹽溶解後飲下。鹽片需搗碎後加適量水溶解。不要整片吞服――這樣會導致胃部難受,也有損腎臟。

  如果沒有鹽怎麽辦?位於海岸邊或海上時可從海水中得到充足的鹽分――一品脫海水裏含大約15毫克的鹽。但千萬不能直接飲用海水,應先用淡水將它們很好稀釋。蒸發海水時可以得到鹽塊結晶。

  身處內陸,必須解決鹽分問題。在牧區,你能找到被牛舐過的鹽漬地――不過那時你也抵近文明之境了,不太可能會繼續缺鹽。所有哺乳動物都需要鹽,註意觀察它們的行蹤可以找到鹽。

  有些植物也含鹽。在北美洲,最好的是核桃樹根;在東南亞,可利用夏柏櫚的根。將樹根燒烤至所有水分都被蒸發,便會析出黑色的鹽晶。

  如果直接找到鹽有困難,可以嘗試間接方法。動物血液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隨便拋棄,因為它是礦物質元素的有用來源。

  二 車禍求生

  1:車剎失靈

  如果行車途中車剎失靈,應立即換擋並啟用手剎。必須同時做到:腳從加油踏板上擡起,打開警示燈,快速搖動腳剎(它可能仍連著),換低擋,手剎車製動。不要猛拉手剎,由輕緩逐漸用力,直到停車。

  如果來不及做完以上整套動作,可以先從加油踏板上擡腳,再換低擋,抓手剎製動。除非確信車輛不會失去控製,否則不要用全力。小心駛離車道,將車停在你能走離公路的地方,最好是邊坡,或者松軟的上坡。

  如果車速始終無法控製,比如遇到了陡下坡,為了減速可以不斷沖撞路邊的護欄或護墻。還可以利用前面的車輛幫你停車――在距離許可的條件下靠近它。使用警示燈、按喇叭、閃亮前燈等手段使前面的司機接收到你的求助信號――你處於可能會導致相撞的車道上,需要幫助。撞車

  如果撞車已勢在必然,保持冷靜,掌握好方向盤以便盡可能將自己及他人的損失降至最低限度。為了減速可以試著沖向能夠阻速的障礙物。較軟的籬笆比墻好,灌木叢比參天大樹好。它們可使你逐漸減速直至停車。撞墻和樹都有可能是致命的,盡管它們可以使你猛然停車。

  安全帶將阻止你在緊急剎車時沖向擋風玻璃。沒系安全帶最好不要試圖硬撐著去對抗沖撞。極少情況下這樣會管用,很可能比順其自然受傷更嚴重,因為減速沖撞更突然。在栽向沖撞點的瞬間應可能早地遠離方向盤,雙臂夾胸、手抱頭。這似乎很難做到,但必須記住,撞車時,方向盤會高速撞向你的胸膛。後排乘客也應同樣雙臂夾胸手抱頭部並向後躺,以避開前排的靠背。

  跳車

  除非車輛即將沖出懸崖,留在車上必死無疑,否則不要隨便企圖從急駛的車輛中跳下。跳車前做好必要的準備:打開車門,脫開安全帶,身體抱成團――頭部緊貼胸前,腳膝並緊,肘部緊貼於胸側,雙手捂住耳部,腰部彎曲,從車上滾出。可以順勢滾動,不要與地面硬抗。

  2:車輛落水

  在車輛沈沒前若有可能應棄車逃出,因為在充滿水之前它不會立即沈沒。水的壓力會使車門很難打開,若有機會可以搖下玻璃,從中逃出。面臨此等令人震驚的場面,要鎮定自如地做到這一切,確實不容易。如果車內有小孩,先推出一名是有可能的。不要考慮挽救什麽財產。

  如果你來不及,應緊關車窗,讓孩子站起來,嬰兒舉近車頂。然後松開安全帶,告訴每位車門邊的乘客作好準備,用手握住把手,同時松開所有自動門鎖。它們可能已被水擠壞了。這階段不要試圖去開門。

  當水逐漸進入車內,空氣被壓向車頂,氣壓升高將逐漸趨近於車外的水壓。這時車內幾乎充滿了水,讓每人做一次深呼吸,打開車門,屏住氣遊上水面。註意:沿著水邊停車時不要車頭對著水,應側向停車。如果停車時不得不面向水,離車時應掛倒擋,手剎車製動。 3:車輛卡在鐵軌上

  如果車輛卡在交叉路口的鐵軌上熄了火,應立即重新啟動以迅速離開。這需要人工換擋,不能依賴自動擋。如果火車將臨而車輛一時又無法啟動,應當機立斷放棄車輛,將孩子及身體虛弱者轉移至安全之地――至少應離車45米左右――因為高速行駛的火車會將車輛拋出很遠。

  三 空難求生

  最富特征的意外災難,莫過於飛機墜毀或迫降險地了。它可能會突然發生,個人會感到無能為力,也不可能作什麽特別準備。

  受過專職訓練的乘務員會知道如何面對這類險境,你應遵循他們的指示。機組人員會盡可能平安地降落飛機。除了保持鎮靜以及幫助乘務人員安慰其他旅客外,你別無他事。

  飛機著陸之前你應有所準備。系緊安全帶,與鄰邊旅客挽起手臂,下頜貼緊胸部,斜靠在折疊毛毯、大衣及墊背上。如果允許,腿部可以與鄰座相互依靠,撐穩以防撞擊。

  等到飛機最終停穩時,遵循指示迅速從機上撤離。如果飛機著陸在地面,應迅速遠離著陸地,因為飛機會有起火或爆炸的危險。如果飛機迫降在水面上,無篷小艇會自動充氣,停放在機翼上。通過機門身在水中後,立即拖來套環氣嘴將救生衣充氣,然後登上小艇。如果飛機正在沈沒,乘員和裝備一上小艇就應立即起錨。

  註意如果是跳傘並且落在荒野之地,應盡可能移向飛機墜落殘骸――相對來說,營救者會更易發現飛機殘骸,而不是單個人或降落傘。

  即使飛機起火,可能也不會燒毀所有物品,搜尋殘骸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裝備、食物、衣物和水。如果你覺得著陸地毫無掩蔽或者非常危險,那麽有必要轉移到安全地帶。然而,別在夜間行動。離開失事地點時,應就轉移的方向作好標記,以便營救人員知道還有幸存者,並知道去哪方尋找。

  註:1品脫=55毫升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