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新驢,11月17日參加了從七娘山到過店的負重拉練。現將這次拉練的經驗和對於新驢應該註意的一些事項整理出來,希望對參加此類活動的新驢會有所幫助。因為參加活動比較少,如有寫得不對的地方請老驢指出。

  首先說一說登山的裝備,新驢總是很容易迷信自己的實力而忽略裝備。要知道雖然登山穿越活動的目的是鍛煉身體磨煉意誌,但是保護自己不受沒必要的傷害也是此類活動的一大前提。以下有我的一些親身經歷也有些是聽人說的。

  手套:手套是登山必備的裝備。在一些很陡峭的,需要攀爬的山坡,沒有手套,手很容易被石頭劃破。即使不需要攀爬,戴了手套,走累時還可以用手拉住路邊的樹枝、山藤、雜草借借力。要知道山上很多樹枝上都有刺,一些比較長的野草的邊緣更是象鋸子一樣,別說徒手去拉,就是走路時從手上“拂”過去也是一道血印子。下山的時候手套就更重要了,在坡度陡峭的山坡下行,必須用手拉住身邊的雜草、樹枝什麽的來平衡重心,控製下行的速度。這時候沒有一雙好的手套簡直難以想象。如果在下山時不幸摔倒了,只要你戴了手套,你可以放心伸手去抓你可以抓住的東西,穩住身體避免滾下山。

  這次去拉練我就沒有戴手套,上山的時候還好,路邊的一些小樹枝因為抓的人多了而變得很光滑,用手拉著借力還覺得手感不錯。從七娘山下山時就慘了,下山時我摔了一跤,滾了幾圈後奮力用手抓住了碰到手上的幾根山藤,結果人是穩住了,只是手掌被藤上的刺連皮帶肉剜去了一小塊。從三角山下山和從大雁頂下過店的時候就更別說了,那時腳也開始發軟了,為了在陡峭的下山路上不滾下去,再痛再傷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靠手抓住雜草和藤蔓來穩住身體。

  回到家數了一下,手上大大小小的傷口有幾十處,有被草劃開的,有被刺紮出來的,有在摔跤時用手按在地上被砂石磨破的。晚上沖涼的時候是最悲慘的時候(此處省略一百字)。第二天還得用針把手裏的刺和砂子挑出來。

  以上全是血淋淋經驗教訓。(打這句話時,鍵盤上有幾個鍵還是紅色的,:()

  登山的手套一定要結實,尤其是手掌這一面。這次我也看到有的驢友戴的是線手套,但這種手套容易被比較長的刺刺穿,而且也容易被樹枝掛紗。手套也不要太大,太大容易脫落,掉到樹叢雜草裏要再找回來可就難了。

  這次在回來的路上聽到“叉叉”介紹他那雙很結實很粗獷的皮手套,好象才五元錢,是電焊工專用的手套,在勞保店有賣。

  登山鞋:一定要有一雙專業的登山鞋!!!登山主要就是靠一雙腳,除非你象非洲土著一樣有一雙“真皮”的鐵腳板,要不然你就離不開一雙好的登山鞋對腳的保護。旅遊鞋、運動鞋等等根本就不行,千萬不要抱著僥幸心理。在山路上才發現鞋不合適就已經晚了,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走一步要痛一下,在下山的路山還會影響身體的平衡,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鞋的大小一定要合適。因長途跋涉後腳會發脹,鞋太小會擠腳。鞋太大在走遠路時會造成腳和鞋的磨擦,很容易在腳板磨出水泡。另外最好穿厚一點的棉襪子,不但可以吸汗,也可以使鞋和腳結合的更緊密一點。絲襪子和尼龍襪子很容易使腳在鞋子裏滑動而容易扭傷腳,也容易使腳板打出水泡。

  如果是新鞋,一定要在登山前穿幾天,最好穿著它跑一跑。新鞋和腳有一個磨合的過程,盡量將這個過程在真正的登山前完成。這次拉練我也看到有驢友因穿新鞋,腳上給打了不少水泡。

  至於鞋是低幫好還是高幫好,因我只穿過低幫鞋所以沒有比較。不過如果你平時運動時容易扭腳,建議還是穿高幫鞋,行走在路面情況復雜的山路上,踝關節的活動範圍很大,高幫鞋對踝關節有一定的支撐能力。

  另外我穿低幫鞋時發現一個問題,在山坡上橫走時低幫鞋很容易擠傷外側腳踝。這次穿越有不少就是這種山路,而且大部分是山的右坡(以前進的方向為準),所以我的左腳外側踝關節下被鞋幫擠腫了一塊。不知高幫鞋會不會好點。

  還有就是鞋底的齒不要太深太怪,一來容易在裏面卡石頭,二來也容易被細的藤蔓掛住。

  背包:背包一定要選好,怎樣選購背包的貼子不少,建議大家選購之前好好看一看。我就是照著貼子去買背包的。:)如果你想經常性的參加登山活動就不要怕貴,好的包都貴得有它的理由。

  買包時一定要不厭其煩的問清楚背包的調節方法,再好的背包調的不好一樣會給你造成很大的麻煩。我這次因為新買的背包沒調好,搞得右邊肩膀痛,左邊卻沒事。

  如果沒有負重的經驗,出行之前最好在家按負重要求背上背包感覺一個小時左右。幾十斤的背包剛一背上你可能會認為不重,可以承受。但是背上幾十分鐘後你的想法可能會完全不一樣了。

   123下一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