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國傳統,每年5月5日或6日,視太陽到達黃經45度立夏,這就是夏天的開始。至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夏天至此結束.整個夏季有6個節氣,即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按科學計算,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平均氣溫穩定在22度以上的始日為夏季的開始.立夏後,白日氣溫增高,魚類進入生長期,食欲旺盛。氣候正常之時,日食量比仲春之日增加5~10倍.照常理,魚吃得多,上鉤的機會必然也多,然而,廣大釣者的實踐證明,魚吃得多不等於上鉤機會多,也就是說,夏季並不是的魚的最好季節。 夏季除梅雨天氣或陰雨天氣外,一般白日最高氣溫都在30℃~35℃,在大暑、小暑期間,有時高達35℃以上,少數地區和一些時日,高達38℃以至40℃。溫水性魚類在水溫高達30C以上就感到熱不可擋,逸入深水休息,中國傳統上釣魚又多在白天進行,這樣,魚吃鉤時人未釣,魚休息時人釣魚,怎麽能釣得多呢?加之白天氣溫太高,在烈日下釣龜,人消耗過大,容易中暑;即使釣得幾條魚,魚也會很快死去,因天氣太熱而腐敗.故經驗豐富的釣者,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不釣,早晚釣,夜釣效果就好得多。

  夏日白天雖不是最好的釣魚時間,但夏日是魚的生長期,各種海淡水魚類和水生動物的吃食量是很大的,只要掌握它們的生活規律,是可以釣得多,釣得大的。淡水除春日可釣取的魚兒繼續可釣取外,大魚的上鉤機會明顯提高。青魚、草魚春日只偶而吃鉤,夏日吃鉤率明顯增多,尤其是草魚,成了夏日淡水的主要垂釣對象魚,用墩青草、萊葉、花芯浮釣,成了風摩全國各地的夏日釣法.鯿蝙魚在30℃~40℃的水溫中吃食仍舊很猛口,速度快;鱖魚在涼爽的橋洞下或石洞內等餌上鉤。甲魚、烏魚、鯰魚、 黃顙、鰻鱺等多種肉食性魚類和水生動物春日尚未開口進食,夏日吃食旺盛,可以釣取,它們給垂釣增加了新的品種。

  海釣品種也增加,名貴的暖水性魚類石斑魚已移至淺水區,由春末只可少量釣取到可以大量釣取;紅笛鯛、真鯛、大眼綢等從南方或深水向淺水而來;烏賊、槍烏賊在近海及堤壩下早晚吃鉤很勤.海濱投鉤進入旺季,關鍵是掌握魚類的涸遊規律和吃食規律,以求把握時機,取得好的垂釣效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